盲校按摩技能教学初探
北京市盲人按摩中专学校
乔润民 张琳
摘要:盲人按摩学习中的重点是技能的学习,在技能的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克服,才能进一步提高盲人按摩的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盲人的按摩技能教学有一定的经验,本人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盲人按摩技能教学
我校非常重视按摩的教学工作,从1969年开办按摩红医班到按摩职业高中、中专、大专,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用了29年的时间,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按摩医师,如北京按摩医院的郭启科、齐鸿、李水明……,河北省优秀按摩师许建军,兰州按摩专家刘书修,“全军学雷锋标兵”按摩军医李志军,冬奥会零的突破者叶乔波的按摩医师刘铁红等。
为了与正常人竞争,发挥盲人自身的优势,教师们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选用高质量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盲缺陷补偿,特别是狠抓按摩诊断、治疗技能技巧的教学工作,保证了毕业生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操作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我们培养的按摩临床医生,毕业后需要通过双手为患者解除病痛,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必须要熟练掌握临床诊断,按摩治疗技能技巧,否则无法胜任按摩临床工作。可以说,技能在按摩专业中,占有一席否定权的地位。
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师生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教师认为理论课好讲,有教材,参考资料多,有题库,考试出题、判卷容易,而技能教学参与资料少,盲人学生中困难大,辅导、考试费时间,标准不好掌握。学生认为理论好背,考试时突击,成绩提高快,而技能难练,学起来费时间,成绩提高慢。这是在教学中应注意和克服的问题。
二、操作技能教学的原则
即处理好三个关系:
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关系: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就无法指导实践,使技能无地可使。但学习理论知识最终目的,是通过诊断、治疗使患者解除病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熟练的诊断、治疗的技能技巧才能完成。
2、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在技能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语言、行为指挥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技能教学积极主动进行。
3、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技能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技能是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这是经过反复练习才逐渐形成的,单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过刻苦练习,才能掌握,做到熟能成七,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教师不但要管课内,也要抓课余,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却能训练活动,教师要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把课内与课余紧密联系起来。
三、操作技能教学的方法
(一)操作技能教学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此类方法是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方法,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理论知识要抓要点,将其条理化、简要化、概括化,如用“稳、准、巧”来概括动法的基本要求。主要抓住以下四点内容,即定义,动作要领,应用,注意事项及易出现的错误动作。
(2)技能要抓规范,熟练和技巧,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技术动作要领和容易出现的错误,下功夫练习使之规范、熟练。
(3)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技能基础、基本素质、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要实用和多样化,根据教材技术动作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实用性强的教法,不要单一,应经常有所变化。
(5)注意教学中盲缺陷补偿,选用有实际意义的教具,避免为了教具而教具的情况,常见的教具主要是针对正常人的,所以最好根据盲人的特点和需要自制教具。同时还要在课程中注意语言直观,例如把子宫卵巢的形状比为“蝙蝠衫”。
(6)脱离教案上课,才能做到讲练结合,使课堂节奏紧凑。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此类方法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示范动作正确、准确、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2)组织好学生摸看,不宜人数过多,可根据授课内容分为2—4人一组。
(3)安排好非示范组的练习,在练习前老师应说明练习内容和次数。
(4)传授示范不但要让学生摸看,还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动作,最好教师给每个学生操作一次,使他们正确手法的效果。
3、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熟练技巧的主要方式。
(1)根据内容分为2—4人一组,一人作患者,余人为医者,在教师同意口令下进行操作,操作一遍后,交换位置,再做一遍。此时教师一面发令,一面进行全面观察,发现学生动作错误时,及时纠正。
(2)学生自由练习、切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轮换练习,可使学生互相体会按摩的感觉效果,学习别人的长处,可在学生基本掌握技能动作要领基础上进行。
(4)在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班级的纪律,如出现问题,应及时提出。
4、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操作,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
(1)就某一个有激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教师出示肩关节的模型,讨论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运动方式。
(2)就某一个错误动作进行讨论。如教师模仿一个学生在操作中常出现的操作动作,不作评论,让学生分析错误所在。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在传授某一具体疾病时,将病人请入课堂,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会。此类方法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是最为直观的方法,但常受到一些客观情况的限制,影响运用。
6、技能展示法
技能展示法是指将有特色,有专长的操作手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促进学生的手法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二)教法运用的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密度
技能课中既要讲授理论,又要进行技术训练,为了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密度。在练习中要逐渐加大运动量,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并熟练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力量、耐力、灵巧、速度等按摩技能基本要素,适应将来的临床工作。所以专门的技能课最好安排两节课连续上。以下是手法课测得的运动量变化:
(1)一节课运动量的曲线
(2)二节课运动量测试曲线
2、学习纪律
(1)严格执行一般课常规。
(2)静:练习时不讲话,交流时讲话要轻、起立、坐下、走路活动时床椅不发出声音。
(3)听从指挥:听从教师的统一指挥,按口令行动,动作迅速。
(4)椅子不用时要及时放到床下。
3、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工作在技能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教学的保障,开始上课时就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教学中形成习惯,否则可能出现乱堂现象。
(1)卫生:手足洗净,指甲剪短,搞好室内卫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2)着装:根据不同季节,要穿运动服,外罩白大衣,脚穿卫生、易脱的鞋子。
(3)分组:2—4人。
(4)坐位排列: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按16人计算)
① 讲授练习(坐位)
练习时可按顺时针,逆时针换人。
② 讲授练习课(用床)
两人组:用面前床
四人组:用第二、四排床,第一、三排学生向后转。
4、课前准备
(1)做好身体素质测试和按摩技能测试,建立记录档案。
(2)向学生讲明技能课的学习方法。
(3)向学生讲明上技能课的要求和技能作业的要求。
(4)向学生讲明技能考核、考试时间和方法。
(5)讲解技能的常用术语。
(6)进行分组,做好组织工作。
(7)每次传授课、练习课开始都要作准备活动,根据技能教学内容而定,目的是让学生把肌肉、关节活动开,进行自我保护,以免受伤。
5、指导
为盲人上技能课,教师必须随时观察全局,注意每一个学员,做到点面兼顾。
(1)观察和纠正不正确的体位:如与患者距离太近,口对患者面部。
(2)观察和纠正错误动作。
(3)观察和纠正操作时出现的“盲相”,如晃头、低头、耸肩、伸脖、斜身……
(4)观察不安全苗头,及时纠正,如危险动作,易撞物品等。
(5)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如运动量过大,及时调整。
(6)观察学生注意力,纪律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总之教师的手、眼、耳等器官要全部调动起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掌握课堂情况。
6、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程度不齐,在技能上也各有所长,差异很大,老师要尽量发挥学生个人的优势,使之练出特长来。对于优秀生,要让他们多学几手,对于一般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常用手法,对于后进生也不能放弃,找出他们能练出特色的手法,重点辅导,使他们有一“法”之长。例如在笔者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弱智班学生,经家长再三要求学校同意其旁听,但其学习手法实在困难,连用手划圆圈都不会。后来根据其总爱颤抖的特点,着重教其为患和扣打法,经过训练,颤和扣打的频率极快,坚持时间长,成为全班之最。后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时,其用颤法治疗肠胃病和妇科病,用扣打法治疗老年腰腿痛,疲劳症,效果显著,成为一绝,受到许多患者的好评。
四、开展操作训练的途径
技能培训中,除了要充分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更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课余练功活动可分为有组织和自愿两类。前者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学生骨干)的组织下,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并记录学分,记入考核中。后者是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由训练。
2、课后布置练习作业,使训练保持不间断
在课后适当留作业,分为书面和操作两类。书面作业可让学生写出技术动作定义,动作要领,应用、注意事项,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操作练习是作业的重点,作业要量化,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
3、参加义诊,加强技能训练、培养职业道德
(1)开展爱心门诊活动:利用每天下午三、四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爱心门诊活动,为周围地区的患者按摩治疗。
(2)开展社会义诊: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开展义诊活动,如三月五日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红十字日、教师节、国际盲人节、残疾人日,利用寒暑假义务为中小学生治疗近视,定期为兄弟单位义诊等,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
4、进行多种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素质
(1)基本功比赛:按摩基本素质(臂力、握力、指力、技巧等)的比赛。
(2)技能比赛:如手法比赛,诊断能力比赛,识认标志比赛,取穴比赛……
5、注重实验、实习、见习课的训练
实验、见习、实习课约占总课时的八分之三,是技能训练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做好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实习是最后的学习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于临床的阶段,也是巩固提高所学技能,查缺补漏,学习带教教师的特色的时期,抓好此阶段十分重要。
(1)开好实习动员会,家长会,明确实习目的,提出实习要求,特别是提出技能要求。
(2)选择好带教医师,请医术高明负责任的医师带教。教师要及时发现带教医师的医术特长,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
(3)每次总结会都要有技能交流和总结,每学期单独搞两次技能交流会,会上可请带教医师的演示。
(4)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技能情况。
(5)毕业前要进行技能考试,凡技能达不到及格标准者,不发予毕业证书。
6、加强技能操作考核、考试
单项技能考核、考试以操作为主,以笔答为辅,根据各科大纲要求来决定其占学科总成绩的百分比。毕业技能考试,进行各项技能综合考试。
考核成绩由学科结业考核成绩,平时技能课的课堂表现情况,课余练习情况,及参加课外技能活动情况几方面综合确定。
五、技能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操作技能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教学安排上忽视技能教学,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学生会说不会做。备课不充分,示范动作不规范,不熟练。课堂教学密度小,运动量小,环节松散,不能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教学组织易出现混乱,尤其在示范时,学生争挤着看、摸,常出现残视生看不清,全盲生摸不全,示范达不到目的。或因辅导个人而影响全体,抓全体而漏掉了个别辅导。忽视对学生错误形体姿态(盲态)的纠正。
2、学生基本要领掌握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甚至错误。死记诊断要点,而不会诊技术。重视病因病机分析,轻视治疗技术,满足冰天雪地“知道应如何治疗”而不能熟练掌握治疗技术。重视理论笔答考试,轻视技能操作考核。
上述问题均应在教学中予以克服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