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冒险家迈尔斯·希尔顿巴伯攀登过乞力马扎罗山和布朗克峰(分别是非洲和欧洲的最高峰),完成了横贯中国的11天马拉松,不睡觉徒步穿越卡塔尔沙漠——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过去七年内实现的。
这位58岁的津巴布韦人由于遗传疾病,21岁时开始丧失视觉。他还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完成了一次半程马拉松,并且保持着盲人驾驶超轻型飞机穿越英吉利海峡第一人的世界纪录。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希尔顿巴伯在日本参加一个援助可治性失明的“眼见为实”活动时,他用谦逊的口吻这样介绍自己。
尽管成为全盲快30年了,但希尔顿巴伯的生活确实是他许多坚定信念的缩影——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而是由面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来下定义,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最终决定了它对待你的态度。
“我比我能看得见的时候更快乐,更成功。”他说。此刻,他正兴高采烈地为活动筹集1000万美元而努力。
希尔顿巴伯30岁的时候彻底失明。他在罗德西亚(及现在的津巴布韦)长大时,立志要当一名空军飞行员,但被确诊患了视网膜色素变性后,他放弃了他的梦想,在药剂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希尔顿巴伯的视力损失变得非常严重时,他搬到英国,做了一名盲人就业咨询师。
他曾经是个怯懦者。
“直到12年前,步行400米、去当地超级市场买一卷面包都让我恐惧!”
是他的哥哥杰奥夫迫使他转变了观念。
他的哥哥也因同样的疾病失去了视觉。1998年,他只身一人驾一叶快舟,从南非扬帆起航,成功到达澳大利亚。他提示希尔顿巴伯,人不该成为自己环境的怯懦者,哪怕充满艰难险阻,也要追逐梦想。
希尔顿巴伯立刻响应了哥哥的忠告。他了解飞行员常依靠仪器训练盲飞之后,就在因特网上搜寻用于飞行器的语音输出系统。“盲人飞行员的盲用装备,是一个缺口市场!”他开玩笑说。不过还是很快找到了所需的装备和一名协助他飞行的副驾驶。
有一回飞行中,在开口的座舱内,希尔顿巴伯宣称即便看不见,他也享受着芬芳的气味——因为他可以嗅出下面田野里正在种什么庄稼。
这位冒险家还不断延续各种各样的探险,包括在埃及红海的珊瑚礁之间潜泳,在马来西亚大奖赛上创造了盲人车手的圈数记录。其中最独特的一次经历,他说,是艰苦跋涉400公里,穿越南极洲。
“风停止呼啸的时候,四周万籁俱寂,你只听得见你的血液流淌的声音,你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感觉像是在宇宙另一处的一棵冰冷的星球上。”他解释说:无论坐在方向盘后,跑马拉松或者徒步行进在巨大的冰面上,会有一位明眼助手跟随希尔顿巴伯,偶尔给他一些视觉指南。
2007年三月至五月期间,这位冒险家让副驾驶陪伴,驾驶超轻型飞机完成了从伦敦到悉尼,历时250小时的勇敢飞行。这是为提高对缓解全世界可治性失明发起的“眼见为实”慈善项目的认知程度,策划的一次努力。
“只要拿出大约28到33美元,就能帮助一位天生患白内障的儿童摘除白内障,”希尔顿巴伯说,又补充一句:“全世界3700万盲人中百分之75%的病是可以治愈的。”
渣打银行东京分行的克里斯多夫·多米特说,英国渣打银行建立的这个慈善项目取得了成功,始于2003年的共同投资超出了预定计划——银行设定在2010年时筹集到1000万美元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
“成功的一个原因,是迈尔斯给我们帮了大忙,”多米特说着,感谢这位冒险家的探险事迹对提高项目认知度所发挥的作用。“因为迈尔斯,我们才实现了目标。”
现在,每当希尔顿巴伯不在家训练,准备他的下一次探险时,就作为激励演说家周游世界。今年,他已经独自一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以一位激励演说家的身份,帮助启迪别人战胜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相信要是没有变成全盲,大概他还在他的药剂或销售工作上,了却下半辈子——永远不可能明白自己只选择接受了这点儿局限。“风不会决定一条船驶向何方,”他说,“是帆将它送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