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内,有15位盲人志愿者。他们除了在“天视奇观”——一个全黑的环境意在让观众做一回盲人的空间体验区——工作,还要维护公共秩序,甚至到邻近世博园区的地铁站里,解答路人问询。他们身着世博园区志愿者的绿色服装,脸上带着微笑,颇为自信地坚守着岗位。在庞大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队伍中,他们是特殊的人群,其亮相于世博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意义之一,上海世博会受到普遍关注,得到全民支持,连以盲人为代表的残疾人也不例外。曾记得,在迎世博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鼎力筹备这一世纪盛会,尤其是上海人民更是以办好世博会为荣,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倾心倾力,数以千计的志愿者便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而这15位盲人志愿者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世博会接纳着各方的力量,哪怕是弱者之躯。古人云:“浩瀚江海,不拒细流;巍峨高山,不辞微壤”。倘若全市人民都能从我做起,像15位盲人志愿者那样尽其所能,尽力而为,那么,世博会定能顺利度过184天,日臻“成功、精彩、难忘”的佳境。
意义之二,只要有一个平等竞争、共同参与的机会,残疾人也将同健全者一样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盲人平时出门都需要拄盲棍,一周两天去世博园区当志愿者,光路途就得化去一两个小时,有的盲人志愿者甚至还要家人陪同至世博园区。盲人志愿者的困难和艰辛绝不能成为人们拒绝和摒弃他们参与世博会的理由,相反,人们应该对他们比健全者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致以敬意,并创造有利条件与之同舟共济。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三年级学生金乃嘉在回答记者提出的“盲人为什么要当志愿者”的问题时说:“残疾人的生存环境以及相关政策和制度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做出成绩,证明残疾人照样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以此求得社会的平等对待。”这些特殊人群并没有因为失去光明而失去希望,自暴自弃,自惭形秽,置身于世博会志愿者队伍之外,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实:盲人志愿者是世博会的一抹亮色,残疾人是文明社会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意义之三,对残疾人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应有的尊重,而提供用武之地就是对其最实际、最有效的一种尊重。平心而论,时下,我们对残疾人多有同情,少有相助,目之为“另类”的歧视者并不罕见,更有甚者,个别人还恶意嘲讽、肆虐残疾人,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残疾人与健全者相较,社会地位没有平视,人格尊重不尽平等,因此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少见他们的身影,唯有残运会才是他们的节日般的盛会——但又有多少健全者会对之投以敬慕的一瞥、援以相助的一手?说来有趣,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天视奇观”似乎是对这一理念的挑战:人处全黑的环境,感知盲人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的沉寂与孤独、顽强与坚韧,进而给予以盲人为代表的残疾人应有的尊重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15位盲人志愿者在世博会上闪亮登场,以无可置疑的事实向社会昭示:残疾人与健全者相比,生理上存有缺陷,但生命上仍有价值;作为上略胜一筹,但地位上不分轩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由衷地为15位上海世博会盲人志愿者击节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