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区盲人王小二今年四十出头,从出生之后就没有出过门。昨天,他第一次独立走上了街头。虽然文昌阁、瘦西湖、东关街对于他只是想象中的概念,但是当真的置身其中,那种新鲜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他说:“我还要去看看长江上的润扬大桥,它就如长虹卧波,还要去火车站看看高速列车,它就像风一样。”
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修建900公里盲道,并教会盲人定向行走,使得4万盲人兄弟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成为可能。
城区盲道超900公里
盲人宋扬说,8年前,他住在老城区,当时,主干道上的路面崎岖不平,没有适合盲人行走的盲道。“就是担心这个问题,父母从来不放心让我单独在大街上行走。”
“我喜欢走上大街,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感受街上的人来人往,甚至想坐上一回公车。可是,当时的盲道就是一条‘忙道’。由于经常道路堵塞,即便是有路可走,盲道不是断断续续,就是在交叉路口没有路标指示。最可怕的是路上的窨井盖是敞开的,我想都不敢想。”他说,到了今年,母亲不断地告诉他,外面修路了,人行道拓宽了,盲道完善了。
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我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取得了丰硕成果。市区180条主要道路全部按要求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区铺设的盲道便达到了900多公里,几乎相当于扬州到南京距离的10倍,等于扬州到武汉的长度。
在新建改造的180条主要道路上,不仅铺设了盲道,同时对路口进行了坡化处理,安装标准无障碍设施标志牌1200余个,在主要路口安装语音提示装置76个,打通无障碍通道10万余个。
同时,今年扬州投入两台无障碍公交车,在全市新增的380辆公交车上设立残疾人专座,为各服务单位免费发放轮椅1200辆。新建无障碍设施的公厕48座,建成无障碍浏览景点15个、无障碍广场5个。
36家医院看病“无障碍”
市一院西区医院是刚刚投入使用的一家医院,该院不仅从入门坡道、收费窗口、厕所、病房等细微处入手,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还在全市首家设立了无障碍泊车位。
据介绍,市区内36家医疗建筑结合医院改、扩建,不仅完善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病床位150余个,安装残疾人专用厕位69个,设置残疾人轮椅72辆。
近年来,我市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改造中严格把关,凡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均按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大多数大中型商场、超市、星级酒店、宾馆、图书馆等,都按要求设置了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和金融、电信、电力等经营服务单位,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率达到了100%。
推进“无障碍进家庭”
“无障碍进家庭”工作进展也颇为顺利,目前已为400多户城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今后,各县市区也将同步推进,计划投入近150万元资金,为总计3000户左右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
不仅如此,新建的居住小区也全部按照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了100%。同时,结合旧有生活小区整治工作,在40个生活小区增建了无障碍设施。
近年来,我市还着力在残疾人信息交流上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丰富多彩的无障碍环境。市图书馆、市残联、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部门、单位都专门设立了盲人阅览室,市区道路交通和公共场所建成的电子显示屏共有260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