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今天,是第27个“国际盲人节”,今年的主题是“自强、创业、奉献”。
目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近28000个持证残疾人中,视力残疾的有3377人,他们中,视力一级(盲)898人,视力二级(盲)315人,视力三级(低视力)512人,视力四级(低视力)1652人。
自强、创业、奉献,这3个词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是想不想做的选择,但对于生活在黑暗之中、行动不便的盲人来说,却是想做而不易做到的难题。萧山区盲人的就业现状如何?昨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盲人就业率低 职业种类单一
目前,针对萧山区残疾人的就业情况,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根据区残联工作人员掌握的情况,大多数盲人选择呆在家里,较少接触外界,少数从业者也主要集中在中医推拿按摩行业。
“偶尔有个别盲人去帮别人算命,或做做小生意和养殖方面的工作,但数量极少。”区盲人协会的许会长表示,“大部分盲人从业者在残联接受就业培训后,都会从事盲人推拿。现在我知道的就有二三十个盲人推拿店,盲人从业者在60人左右,相对于我区盲人的总数来说,也是很少一部分。”
城厢街道的全月利,就是在残联组织培训之后开始从事盲人推拿工作的。她3岁那年因为眼部神经损伤导致失明,10多岁就开始寻求工作机会,“给人家带小孩、去作坊里切萝卜、割兰花豆、去工厂里剪铁丝……”全月利说。在黑暗中使用剪刀,让全月利吃了很多苦。1998年,她在杭州残疾人技术学校里学了3个月,吃、住、学都不要钱,学成之后,她就开始做盲人推拿,现在已经在拱秀路上有了一家自己的小店铺。
“做这行主要是因为两点,一点是经济上的原因,要生活,要抚养孩子;另一点,出来工作可以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学到很多东西。”全月利说,“比如有些盲人来我这里学推拿,我教他们,也尽力帮他们找工作。生活中,别人会帮助我,我也尽力帮助别人。”
多重原因致使盲人就业难
“大部分盲人在家无事可干,最多做做家务。”许会长告诉记者,“我们曾经做了很多工作,找村里,找本人,动员大家出来参加培训,不过成效不佳。”
许会长分析,成效不佳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多重残疾。一些盲人不止看不见,行动也有障碍,很难出来工作。第二,身体素质不好。比如有些失明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人体力差,不能累着,皮肤也不耐摩擦,不好学推拿。第三,有行动能力,但是觉得出来之后生活不方便,环境需要从头熟悉,有顾虑。第四,对推拿按摩行业不理解,担心学坏。
“萧山的盲人大部分在农村,很多人觉得3个月培训,免费吃、住、学,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靠谱。直到走出来,才会惋惜自己没有早点接受培训,因为那样就可以早出师、早赚钱。”许会长说,推拿,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盲人,因为安全,一般无需外出走动,也不用接触尖利的工具。做得好的话,收入也比较稳定。不过许会长也提醒:“有的盲人推拿师为了赚钱养家,熬夜甚至通宵工作,这样会对手腕、手指乃至身体都造成损伤,希望他们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关爱盲人 探索就业新领域
那么,除了推拿,盲人还能做什么?如果我们能探索出新的就业领域,就可以带动更多的盲人走出封闭,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
其实,看不见,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
比如,盲人钢琴调律师。这是近年来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职业,而且盲人从事钢琴调律师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时候因为看不见,对于声音的感觉反而更敏锐,在上个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曾出现过享有盛誉的盲人钢琴调律师。再比如,做英语翻译,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盲人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还有,可以当法律顾问、做心理咨询师、从事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工作。
“但是,这些工作对于文化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对于大多数盲人来说,是一道门槛。”许会长坦言,“目前全杭州地区只有一家针对盲童的学校,叫做浙江省盲人学校,地点在富阳。我曾经去过一次,学校里大约有百来个学生,有6个来自我区。想要单纯地学习知识,接触文化,往往需要家庭条件的支持。”
许会长也做过类似的尝试,比如推荐喜欢摆弄音响的盲人朋友去卡拉OK调音,但是发现无法根据顾客的要求看歌单;也考虑过让盲人陪一些有孤独症或者需要陪伴的人聊天,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对象。“希望能发现更好的就业渠道,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爱盲人的就业和生活,更希望有更多的盲人能够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