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的月光,照着小屋,透过窗子,洒在我的小书桌,此时的我面露幸福之色,品味着迷人的书香,正兴致勃勃的读着刘墉先生的这本《靠自己去成功》。
此书是大作家,大艺术家刘墉先生特意写给女儿的书。本书共有五大部分,其中写到了:“谈睡眠”、“谈镇定”、“谈应变”、“谈失败”、“谈胜败”、“谈幽默” …… 他要告诉女儿和读者们:成功要从各种小事做起,要自己去成功,万不能等成功来敲你们的门,并提醒广大父母们要让儿女学会独立!
让我们来看看你刘墉先生的这些成功秘诀吧......
睡眠对我们很重要,它几乎要占我们全部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不足则会影响健康、心情,甚至生活。刘墉先生的女儿也是因功课繁多,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在“谈睡眠’中,父亲告诉女儿,睡眠不够的原因并不全出在功课上,更多时候反而是拖拉造成的。他用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你回家后先小睡一会再做功课,或是先写完功课再睡,猜猜哪个会更省时?是先小睡一会再做功课更省时。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吧?因为先小睡一会后会发现时间已不多了,做功课时就会提高效率,而做完功课再睡,则在开始做功课时,觉得时间还宽裕,反倒不珍惜了。第一种方法既增加了睡眠,又节省了时间,真是妙哉!朋友们,在学习和生后中,试着放下你的松懈,提高你的效率,睡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用力挤出来的!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刘墉先生在“谈镇定”中告诫女儿。的确,急功近利只会弄巧成拙,遇事要提前做准备,才能应对自如。而这个原则也让我走出了从前那个误区。以前,我很羡慕那些在考试前拼命“冲刺”,并且考的还不错的同学。因为我是一个“冲刺”总不如“慢跑”的人,考试靠的是“慢跑”的积累,而非“冲刺“的跳跃成绩。这着实让我苦恼了一阵,但看到刘墉先生的这一观点后,我茅塞顿开,才发现自己把优雅的平常心看成了一种缺陷。
优雅的平常心诠释了一个人的镇定,使人对其产生敬意。而这份镇定,却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一份坚韧的毅力之上的。在“谈应变”这部分中,刘墉先生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孩子!遇事面临灾难、面对打击,我们愈要坚强、愈不能落泪,因为泪眼使你看不清敌人,泪眼只可能遭遇更致命的伤害。”是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遇到困难难以解决,并不全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败给困难,而是因为那颗颓唐恐惧的心。也就是所谓的“使我们看不清敌人的那双模糊的泪眼。”我就是一个深受其害的人,在遭遇困难时,消极的心态总使我泪流满面,茫然不知所措。当我渐渐意识到在这一点时,刘墉先生的这一席话,给了我一面宝镜,更使我清晰了自己的缺陷,在茫然的黑夜给我照亮一条前进之路。
在“谈失败”中,刘墉先生要告诉我们“过则勿惮改”的道理。他说:“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向前走,别回头!是啊,失败是成功之母,检讨是成功之父!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总在一个地方栽更头。孔子说:“闻过则喜”。知道自己有错,错在哪里,加以改正,是成功来临之前为之铺路的五彩石。
“如果是你今天爬山遇险,你只要抓住山边一颗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条蛇,你是抓,还是不抓?”刘墉先生这样问女儿。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世间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你我都必须做出残酷的选择……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遇到了一条狗躺在路中央的狗,如果直接压过去,我们会谴责司机太残忍,但如果司机紧急刹车,则会造成后面的连环车祸,所以只能选择前者。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我必须要学会面对和适应,在紧急关头当机立断。这也是刘墉先生真正想告诉女儿的。
古人说,成功的要素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说你努力了,并不一定成功,而是要在机遇、处境、人物等多重条件都达到以后,才能够成。刘墉先生在“谈胜败”中这样说到:这个世界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有努力的人收获的好。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仰仗机遇,但命运之神并非每个人都关照,只会把幸运给一小部分人。高考的作文题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如果考题正是你所擅长的文章,你就很幸运;再如果你文章中的价值取向正与阅卷老师不谋而合,你仍很幸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同样也会更喜欢和自己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缘分。如果一个天生聪明的小孩,却因为父母或是当地一些有着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的影响,谁可以保证他不会误入歧途呢?种种迹象,让我们不能小瞧“命运”这个字眼,也不能完全受其摆布。刘墉先生接着说:“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收获。”是啊,突破命运的勇气一定要有,即使它不能给你百分之百的回报,也会使你收获一点思考,一些经历和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年少时,我们对未来满怀憧憬,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那时,常听年长的人说:世界不公平。的确,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慢慢长大,体味到其中的含义。“谈公平”中,刘墉先生说:“孩子!你愈大愈会发现,这世界上有许多不公平!你可以化悲为力量。但你不能怨恨,因为怨恨只可能使你偏激、更不理智。甚至造成更大的失败。”没错,不公平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不公平持有怨恨的态度这会使我们更偏激。人生就是态度的选择,看你怎样做这一道道的选择题。
“幽默感非常重要,它不但能显示你的机智,更能帮你化解尴尬,有幽默感的人,显示他更大的韧性。”这是在全书快结束时,谈幽默中的一段话,也是我最最欣赏和赞成的话。曾听过一个笑话,在一辆公交车上挤满了人,这时司机突然急刹车,一个老头不由的身子向前一倾,撞到了前边一位打扮的时尚的小姐身上,那位小姐回头白了他一眼,说了两个字:“德性”!此时车内气氛十分尴尬,所有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此处,却没料想老头咧开嘴一笑,道:“不是德性,是惯性。”在很多尴尬的情况下聪明的人,总会用幽默化解。这点正是我所缺的,我是个直性子,说话老是直来直去,遇上尴尬之事,更是急得上蹿下跳,处理事情太过死板,真得好好学着幽默幽默。我发现幽默的人总是更显年轻,因为他们有颗不老衰老的心,有一积极的生活态度,身心愉悦,自然是不易衰老了。同时幽默也可以用去讽刺、调侃一些不正当行为,这样的效果往往要比直接批评强的多。
刘墉先生用鲜明的例子,流畅的语句和真挚的言语启示我们,成功要从小事做起,靠自己去成功,我受益匪浅,但也有些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在“谈时间”中,刘墉先生建议我们要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四用。他认为在当今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要多多学习,就必须一心多用。他赞成女儿一边梳头,一边看杂志,甚至鼓励女儿一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不可思议的还建议她可以一边看报,一边吃东西,再加聊天。刘墉先生说:“现在的有声读物,一般是给妇女和开车族们听的。”妇女们若没什么重要家务时,是可以用闲于时间听听,但开车族,开着车万一听到精彩之处,太投入,不是很容易出交通事故吗?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再一边上网,刘墉先生让女儿同时做这么多事情,效率能高吗?在看电视时,只要别人跟我说上一句话,我认真去听,那么,说话时的节目内容,我便全然不知,看书时更是如此。毛泽东同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但是他却选嘈杂之处读书学习,不正是为了练就自己专心致志的精神吗?我觉得:一心多用,只适用于极小一部分人,而这些人的效率绝对没有专心致志的人高。
读书好似品察人,完美无暇不是真。我合上书,回味着读过的内容,有我赞成的,也有我所反对的,使我想起了那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啊!读书要有主见,有爱憎,有质疑,这样读书,才算是真正的受益了,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