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期间,老师给我们朗读过《牛虻》,那时我的体会很肤浅,停留于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今天重温《牛虻》,则受益颇丰,理解更深。
我读《牛虻》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第二部细读。在细读之前先给自己设置若干个问题,作为细读思考的指南。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亚瑟是个什么样的人?亚瑟为什么离家出走?亚瑟出走后浪迹天涯,受尽磨难,他为什么没有轻生而选择活下去?牛虻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牛虻性格的形成和亚瑟的苦难经历之间有何关联?牛虻怎样对待亲情和恋情?牛虻面对死亡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小说的艺术成就有哪些?……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就是围绕着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作重点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牛虻》,才会有真切的感受。
下面,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忏悔。亚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年轻单纯,天真幼稚,竟然在神父兼特务的卡尔地面前和盘托出内心的真情,暴露了青年意大利党的秘密。读到这里,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撼。天真幼稚多么可怕,它能招致横祸,带来没齿的伤痛!由于天真单纯,改变了亚瑟后来的人生轨迹。于是他被捕入狱,幻梦般得知自己是私生子,尊敬的蒙泰里尼欺骗了他,虔诚的信仰如此虚伪,乃至埋葬了他的青春,加上恋人的一记耳光,蒙受误解和耻辱,以至被迫出走,漂泊四方……所有这些太不幸,祸根全在天真幼稚,教训是惨痛的。
其次,亚瑟出走后,曾在肮脏的妓院里洗过盘子,给农场主当过马童,让人打伤致残,被人吐过唾沫、踩在脚下。他在杂耍班子里当过小丑,戴上帽子,挂上铃铛,装作驼背,任人戏耍。他曾乞讨残羹剩饭,却遭拒绝,因为狗要吃在前头……一句话,坠入人间地狱,蒙受奇耻大辱。可以说,就是这些心灵上的创伤和肉体上的折磨,造就了坚强冷酷、机智勇敢、献身于革命的牛虻,造就了一位脱胎换骨、铁骨铮铮的英雄,也体现了革命者千锤百炼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恰好印证了孟子的话:“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三、读了第二部第六章,认识到革命者有着崇高的两面性。他们一方面仇恨敌人,另一方面热爱人民,同情弱者。请看作家的描述。
牛虻送琼玛回家,路上遇到一个流浪儿。“怎么啦?小家伙!”琼玛从来没有听见牛虻说话这样和气。
牛虻继续带着亲切的口吻说:“孩子,到亮处来,让我看看你受伤的肩膀。把胳膊放到我脖颈上,我不会伤害你的。”
他用双手抱起那个男孩……
牛虻想找一辆马车把孩子带回家,他来到戏院门口。一名侍者看到,一位穿着考究的绅士抱着一个衣服褴褛的街头小孩,侍者迷惑不解。
蓝妮小姐来了,牛虻向她借马车。蓝妮说:“菲利斯,不要把一个讨厌的叫花子殆尽你的屋子。找个警察来,把他送进收容所去。”蓝妮又说:“你让他的头顶着你的衬衣,你怎么能这样?他脏死了!”牛虻抬起头,猛然发了火,怒冲冲地说……
来到琼玛家,牛虻把孩子放到椅子上,跪在她身边,熟练地脱下那身破烂的衣服,给孩子洗了澡,包扎好伤口,再用一条暖和的毛毯把孩子裹起来。
牛虻对琼玛说:“把脏衣服烧了吧!明天我给他买一套新衣服。”
孩子吃了饭,立刻在牛虻怀里睡着了。头发蓬松的脑袋,顶着牛虻衬衣的前襟。
马车来了,牛虻抱起熟睡的小孩走向楼梯,并且笑出声来。
请看,善于撰写投枪匕首般杂文对敌人冷嘲热讽的牛虻,在流浪儿面前却流露出慈父般的心肠,两种决然对立的情感统一于革命者一身。
第四、小说结尾部分进入高潮,牛虻向蒙泰里尼摊牌。要上帝还是要儿子,要宗教还是要革命,蒙泰里尼必须做出抉择。当然,谈判破裂,牛虻慷慨就义,蒙泰里尼发疯而死。关于刑场上的一大段,写得太生动太感人太精彩了。
到了刑场,牛虻面带微笑……
牛虻回过头来,路出最灿烂的笑容……
牛虻笑盈盈地面对他们站着……
烟雾散去以后,士兵们看见牛虻仍在微笑……
士兵们开枪以后,看见倒下的牛虻又支着膝盖撑起身子,仍旧面对士兵,仍旧放声大笑 ……
什么叫从容就义?牛虻用鲜血和微笑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从容不迫,笑对死亡,实际是对敌人的蔑视和嘲笑。
牛虻的生死观,恰与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庄子相吻合。庄子把生死看得很平淡,其妻亡故,没有哭哭啼啼,反击盆而歌。旁人很不理解,庄子解释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我要为她庆贺。在庄子看来,生与死,就像梦与醒,不过是自然状态的转换而已,无所谓乐,无所谓悲。在牛虻看来,子弹可以毁灭他的肉体,却不能毁灭他的精神,他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牛虻和庄子是相通的,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心态,达到人生境界的至高点。
我从牛虻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影子。无数共产党员,同样是铁骨铮铮、脱胎换骨后的英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们就是这样的英雄。
最后,《牛虻》那巧妙地艺术结构,在文学创作上给了我启示。小说第一步和第二部之间时差十三年,这十三年制造了强烈的悬念,逼得读者手不释卷、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另外,结尾的高潮部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我读完最后一页放下读书机的时候,内心如波涛翻滚,久久难以平息。
总之,《牛虻》是一本好书,一本难得的人生指南,它不愧是世界文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