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银川市首部《银川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旨在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维护盲人和市民的权益。然而,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这个”办法”实行得很不顺利。
3月10日,银川市残联对全市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进行年审,盲人按摩机构中,仅有五分之一合格。
相关部门逐渐发现,要规范盲人按摩市场,举步维艰……
未通过年审的主因是合同和保险
“大部分盲人按摩师干活拿钱,在社会保障方面却是一片空白。”银川市残联副理事长马德东说,目前,银川市盲人按摩市场管理较为混乱,盲人按摩师和市民的一些权益均得不到保证。
在《银川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法》出台后,银川市残联于今年3月10日,对全市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进行年审。然而,年审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全市共有30家盲人按摩机构进行年审,仅有益康盲人按摩院、益康盲人按摩院玉兰苑分店、博雅堂、金凤区海红盲人按摩等6家按摩店通过并获得《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书》。
银川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胡建军说,大多数盲人按摩店无法通过年审,主要是因为不签用工合同、不为员工交保险。在胡建军提供的《银川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法》中,记者看到,盲人保健按摩机构与聘用的盲人按摩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和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凭证。
此外,部分盲人按摩店根本没有工商营业执照,这意味着,一旦与消费者有了纠纷,消费者将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
现实给“规范”带来诸多掣肘
“在我们这一行,几乎没有为员工交保险一说,默认的行规是包员工吃住,员工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类似计件工资,按摩店从中抽取30%~40%的提成。”益康盲人按摩院老板、银川市盲人协会主席冯丽芝说,不交相关保险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盲人按摩店无法负担。
以自己的店为例,冯丽芝算了一笔账,100平方米的店,每年的房租4万元,10名员工的食宿每年至少要3.6万元,加上水电暖等费用,一年成本至少80000元以上,而按照最高的员工工资每月2000元计算,一年的提成总共不过96000元,仅能满足店内的日常开支。“我和老公也是店内按摩技师的一分子,才有余钱给员工交保险,要不然人均每年3600元的保险从哪来?”冯丽芝说。
记者了解到,益康盲人按摩店在银川市众多的盲人按摩店中,算是规模较大、生意较好的一家,而更多的盲人按摩店的规模小,生意也仅处于维持生计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按比例,为每位员工缴纳保险的话,就只能提高按摩服务的价格,将这笔钱转嫁给顾客。”一位盲人按摩店老板说,按摩服务的价格与技术有关,如果技术不是特别强,许多小的按摩店将面临两难境地,“提高价格势必会减少客流量,不提高价格就面临着违规。”他的盲人按摩店位于解放街,不足50平方米,月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
规范盲人按摩行业任重道远
相对于盲人按摩店的进退两难,管理办法的执行者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全市有盲人1万余名,90%接受了盲人按摩培训,近30%的盲人从事盲人按摩行业,相对于健全人和其他类残疾人而言,盲人按摩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就业渠道。”银川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胡建军说,未通过年审的盲人保健按摩店,无法持有《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证书》,将无法享受政府给予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持续发展甚至是正常经营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严格实行年审,一方面可以规范盲人按摩市场,促进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一部分盲人重新失业,生计再成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银川市残联只能通过培训,引导我市盲人保健按摩店业主按照管理办法规范自身管理,首期就管理办法而面向盲人按摩店业主开展的培训班将于近期开展。同时,银川市残联也在积极筹划为吸纳盲人按摩师的盲人保健按摩店提供一定的保险补贴。“盲人的就业主要靠我们这些民营的盲人按摩机构解决,现在这个行业正举步维艰,不仅需要政策来规范,更需要资金的扶持。”冯丽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