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际盲人节前夕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市持有《残疾人证》的视力残疾人接近2万。视力上的障碍,让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出行的时候,更需要一双眼睛来帮助自己。天津市有着比较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有专门为视力残疾人服务的志愿小组。但在志愿者队伍中,这样的“专业队伍”数量并不是很多,他们的服务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视力残疾人的需要。
记者从天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到:目前,本市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有21万。助残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志愿者提供服务,也是通过社区、单位、学校的志愿者组织,与残疾人组织对接。如:残联、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居委会等机构“对接”,向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对于视力残疾人的服务,有些志愿者组织特别设立了“助盲小组”。但是,目前全市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时时体会着残疾人生活中的艰难以及他们乐观的态度,他们渴望与人沟通的愿望也是非常强烈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2009年成立了助盲扶盲志愿服务队。现在,有30多个学生经常参加“助盲服务”,志愿者马钰缓现在就经常为一个叫许跃的视力残疾人服务。许跃和他的妻子都失明了,他们在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出门。所以,小马就成了他们出行时的“眼睛”。小马说:“我会经常陪他们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对于普通人来说,超市是便利的。可是,对于眼睛不好的人,逛超市是痛苦的,因为那么多的物品,那么多的顾客,他们要安全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有人帮忙。我带他们去超市,有时光顾着帮着挑东西,忘了照应他们,他们站在通道上,有人就会很不客气地说‘别挡着道儿,没看见啊。’当然对方是无心的,可是,他们听起来还是非常难受。盲人买东西习惯了要摸很久,闻很久。就会有顾客或是工作人员不满意,有的人还会说些不好听的话。我想,应该对他们理解,如果遇到有视力不好的人购物,应该伸出手帮一把。帮他们念一下价格,说一下品牌,甚至帮忙念一下说明书,对于他们来说您的‘一语之劳’都是有用的。”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也有一个专门为视力残疾人服务的队伍,他们陪盲人去看电影,把电影的内容讲给盲人听。更多的时候是去天津视力障碍学校给学生们带去快乐。志愿者王笑梅说:“孩子们看不见,他们喜欢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声音。所以,他们爱朗诵、爱唱歌。我们就经常带去这样的节目,还给孩子们举办朗诵比赛。在我们服务的时候,有一种感受,就是眼睛看不到的视力残疾人,他们的心是明亮的,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他们能感受到他人的微笑。”
视力残疾人在出行的时候,有一根“马杆儿”,手里有了它,就有安全感。但是,他们更需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来帮忙,需要有爱心的人“借”他们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