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座谈会现场
图为调研现场
图为调研现场
图为调研现场
2012年1月13日,国家民航局运输司、中国残联维权部共同对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国家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刘峰、民航华北管理局党委书记李江民、中国残联维权部副巡视员杨洪明及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调研组与首都国际机场、国航、东航北京分公司、南航北京分公司、海航北京分公司等航空运输企业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了首都国际机场和各个航空公司为残疾人提供航空运输服务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首都国际机场无障碍建设和服务情况,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研讨和指导。
通过座谈和考察了解到,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民航局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表率作用,直接参与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尤其是经受了2008年残奥会的艰巨考验,为残疾人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比较规范、到位,目前该公司仍在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与维护,力图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国航、东航、南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对残疾人旅客给予高度重视,均出台了针对残疾人旅客的特殊旅客服务规定,细化了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了残疾人专柜,在机场与航空公司的配合下比较圆满地完成残疾人旅客航空运输需求。据统计,仅国航2011在北京完成运送残疾人旅客65942人次,得到残疾人旅客的普遍肯定和赞扬。但通过座谈和考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执行不到位,一些中小型机场针对残疾人服务的硬件设施存在欠缺,提供安检、轮椅托运等服务不到位,相关服务人员对残疾人旅客的特殊需求不够了解,缺乏相关知识和服务技巧,机上轮椅在采购与配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也存在部分残疾人由于初次乘机出行对航空运输知识不够了解而造成的误会和问题。
中国残联维权部杨洪明表示,长期以来,民航系统注重保障残疾人权益,在制定政策时将无障碍内容纳入其中,颁布实施了公共交通领域第一个关于无障碍建设的行业标准,积极推进机场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制定《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完善残疾人航空运输政策规定,指导机场、航空公司完善无障碍服务,提升航空运输无障碍化水平,各机场、航空公司积极为残疾人旅客提供无障碍服务,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残疾人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保障残疾人航空运输要求是我国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应尽义务,也是国务院提出的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视组成部分,希望民航系统能够加强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的宣传,强化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更好地体现出民航这一涉外窗口行业在对残疾人提供服务方面的表率作用。中国残联将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代表、服务作用,积极反映残疾人的航空运输服务需求,配合民航局和各航空运输企业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工作。
国家民航局刘峰副司长指出,残疾人群体人数众多,困难突出,航空运输日益大众化,残疾人乘客人数迅速增长,做好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工作是民航主管部门和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民航是我国较早就服务残疾人作出专门规定的行业,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不断得到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中、小型机场无障碍建设和服务发展不平衡,小公司、小机场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一些大公司也存在薄弱环节,一些企业贯彻落实《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这次以春运为契机开展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工作调研很有必要,有利于及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对残疾人的服务。刘司长表示,国家民航局还将会同中国残联赴全国各民用机场进行调研,并从四个方面完善对残疾人的航空服务:一是民航局要制定专项检查单,要求各机场、航空公司有针对性地对照检查、评价和整改;二是对《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办法”的宣传力度;三是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并在总结现有政策、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有关残疾人航空运输的规章;四是加强残疾人航空运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