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美国盲人歌手史提夫·汪达曾经说:“视觉不只是来自于眼睛。”除了声音,汪达还因他的“口琴”而闻名。他说这话,是为了回应著名演说大师迈尔斯·门罗对他成就的好奇。
显然,唱红了《电话诉钟情》的汪达和世界知名的领导力专家门罗博士空降巴哈马群岛是来寻找听众的。门罗博士对汪达的成功非常感兴趣,而汪达的回应又很好地诠释了一切。汪达的观点是,视觉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功能,而非眼睛的功能。自然,有许多人虽然有健康的双眼,但却默默无闻,消沉和贫穷。尽管盲人的状况可以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盲人还是明眼人都无法解释盲人为什么不应该拥有视觉。
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赞比亚恩多拉的“托施卡妇女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位于康闻家地区,在恩多拉-卡布韦公路的22公里处,靠近因迪尼炼油场。俱乐部的会员为15个普通妇女,其中大部分成员是盲人,她们从事农业生产。“托施卡妇女俱乐部”承载这15个普通妇女雄心勃勃的理想。
首先,会员们曾制作并在社区里销售过在赞比亚广受欢迎的饮料“木科奥”。这在一定程度上宣泄了她们的激情,并满足了她们改善生活的愿望。两年前,在后来成为议会议员的约瑟夫·祖鲁的帮助下,她们获得了妇女部1000万克瓦查(注:克瓦查为赞比亚货币名称)的拨款。她们用一部分钱购买了锤式粉碎机,这成为了她们收入的另一来源。她们又把剩下的钱投资到农业上,在库伍地区一个农场自己租来的土地上种植玉米。
俱乐部成立时,每个会员交纳了80000克瓦查的会费。俱乐部成立后,她们每个月都要象征性地交纳一些费用,以维持俱乐部的运作。
“我租了两块地。去年,我收了65袋玉米,每袋重50公斤。”安·卡松达说。安·卡松达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在恩多拉的一所中学上11年级。1988年,卡松达从卡萨马来到康闻家,但生活一直不富裕。六年前,她的盲人丈夫抛弃了她,她不得不自己照顾四个孩子。她听说丈夫在卢萨卡,她知道丈夫可能再也不会回来,因此她想过独立的生活。现在卡松达很平静,她决心努力种好自己的土地,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即使面对不公正的境遇也不放弃。“我丈夫离开后,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为了养活四个孩子,我不得不拚命地干活。”她说。加入“托施卡妇女俱乐部”后,因为家里有了足够的食物,卡松达的生活负担有所减轻。
告别了逃避,卡松达和其他妇女一起面对困境,并决定成立俱乐部。目前,卡松达是俱乐部的秘书。粮食增加后,她把余粮卖给了“粮食储备局”。“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寻找经费,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她说。俱乐部的会员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耕作土地,她们还在银行建立了自己的帐户,用来储蓄每月的余款。俱乐部的会员都租用了一到两公顷的土地,她们在土地上耕作,用自己的劳动来应对周围人们的惊愕。每个种植季,他们能从租种的土地上收入350000克瓦查。此外,她们还有锤式粉碎机的收入。她们不想再到街上乞讨,因为乞讨很难有稳定的收入保证,这也是她们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什么全身心地投入农业生产的原因。而且,过去的两年风调雨顺,这也为她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她们看到了辛勤劳作的价值,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乞丐,是没有任何尊严的。
她们的想法非常正确。虽然慈善机构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工作的局限。一味依靠慈善机构,无疑会降低人们自身的生产能力。
“我们需要的是支持和更多的权利。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机会,我们一定能创造奇迹。”乔伊斯·米兰达说。米兰达有四个孩子,同样也被丈夫抛弃了。她觉得社会对残障人有些傲慢,她希望这一情况能得到改变。因为这些原因,她也从卢萨卡来到了康闻家。“盲人和健全人的遭遇是不同的,我希望残障人和健全人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她说。上个种植季,她收获了45袋50公斤的玉米。她把其中的一部分卖给了“粮食储备局”,剩下的留作家用。
有的盲人已经在康文家中心生活了50年,他们结婚生子,甚至还有了孙辈。米兰达认为,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进一步发展生产,政府应该帮助盲人群体获得永久性的土地。“从周边的农场租种土地需要很高的租金。如果我们有土地,就可以把租金省下来购买更多的种子和化肥。”她说。
除了种植玉米,俱乐部的会员们还准备养奶牛,这就是她们呼吁更大权利的原因。最近,她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禽。她们相信,如果有政府更多的支持,她们的生活会更好。她们需要土地,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这样她们就能扩大生产规模。她们已经证明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他们需要的是促进,而不是施舍。在这些有着巨大潜能和坚定决心的会员中有三个健全人。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些健全人会员也在土地上取得了不错的收获。
每个种植季,每个会员都要向俱乐部交纳两袋50公斤的玉米。俱乐部把会员交来的玉米卖给“粮食储备局”,然后用卖粮食的钱买回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这是俱乐部的运作方式。每个会员的两袋玉米能换回两袋种子和两袋化肥。”安·奇隆加说。
43岁的奇隆加目前寡居,有四个孩子。她相信,如果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俱乐部的生产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她说,目前俱乐部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为了运作的和谐、高效,“托施卡妇女俱乐部”把会员人数限定在15人。“小组的工作更容易协调。如果有人想加入俱乐部,他们可以复制我们的模式。”卡松达说。卡松达相信,康文家有着巨大的潜力。
据“赞比亚残障人组织恩多拉办事处”提供的信息,康文家设立于1953年,目的是为赞比亚铜带省矿工的视障子女提供学校教育。学校被命名为“姆库布瓦盲校”,“ 北罗得西亚社区协会”代表矿山管理这所学校。1959年,为了适应就业需求,学校由单一的基础教育机构升级为职业康复和培训中心。康文家的视障学生被送到“门多拉视障人职业培训中心”,学习篮筐编织、藤条家具和刷子制作等生存技能。
在过去发展顺利的时候,中心可生产各种手工产品,比如水果篮、废纸篓、婴儿篮、地毯刷、硬扫帚、洗涤刷、地板打蜡机、藤椅、咖啡桌、相框、手杖,等等。在“托施卡妇女俱乐部”成立后,他们决心另起炉灶,只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认为,视障只是视觉问题,而非智力问题。他们不仅展示了灵活的思路,还保证了自己的食物供给以及下一代的教育。
就象汪达说的那样,视觉不一定来自双眼,你只要向着你确定的目标努力前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