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9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年度创新奖的获得者,“需要是发明之母”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乔治·科舍尔的人生经历。至今,对于自己初次接触到语音图书时的激动心情,科舍尔仍然记忆犹新。记得那是海明威的名著《战地钟声》,他手里拿着书本,一边听,一边吃力地对照着书上的文字。当年的乔治28岁,不久前才通过了法定盲人的资格认定,在他看来,这是自己数年来最为酣畅淋漓的一次阅读体验了。科舍尔谈到:“那次的体验可谓刻骨铭心,我禁不住开始考虑,是否有方法解决语音和文字同步的技术问题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很快就将这一新鲜事物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没想到,这一创新型的阅读方式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如今想来,也许是由于某些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因此,听读同步的学习理念居然在不经意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随着视力的逐渐减退,渐渐地,看清书本上的文字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此时,借助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图书,科舍尔依然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事业。
如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美国能够拥有与现今同样发达的辅助技术,那么,乔治认为,自己也许会在三尺讲台之上奋斗到永远。然而,无情的事实却纷至沓来,视力一退再退,他不得不注销了自己的驾驶执照,渐渐地,连学生的笔记都看不清了,工作像一座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经过不断地摸索,科舍尔发现自己在计算机领域有着常人难及的天赋,因此,他向蒙大拿大学提出了入学申请,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1985年,《美国残障人保障法》尚未出台,因此,但凡遇到所谓“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根本找不到任何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最终,科舍尔与计算机学院达成了共识,在所有预科学习中取得全A的成绩并且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为了他的录取条件。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天赋,科舍尔顺利通过了预科学习,然而,在GRE的考试过程中,官方安排的阅读者却对考试材料一知半解。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跳过考试的语言测试部分,集中精力埋头解题,争取在专业测试上取得好成绩。考虑再三,乔治在答卷后面附上了一封无论是从语法、拼音还是标点使用方面都可堪称无可挑剔的信,以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这种另类的答题方法最终得到了考官的认可,他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蒙大拿大学的校门。
为了完成自己的攻克,科舍尔竭尽全力,一边请人读书,一边努力收集录制好的相关资料,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在MS-dos方面颇有建树的作者,灵机一动,科舍尔向那位专家提出,是否能为他提供相关著作的电子版文档。基于这一想法,乔治先后向15家出版社寄去了求助信,希望能够得到电子版的书籍。然而,大多数的信件犹如石沉大海,只有几家出版社给他寄来了回信,在信中附带了几张软盘,这些软盘在科舍尔看来就是“纯粹的垃圾”。他谈到:“我把这些资料都扔进了抽屉,直到很久以后,我才重新把它们翻了出来。参照着助视器上的文本资料,我开始对这些垃圾进行整理,尝试着编写一个程序。一切都像是在做解谜游戏。程序的编写用了整整三个星期,不过,它的运行时间才短短的十秒钟而已,不过,这也创造了盲人借助读屏软件阅读书籍的历史。”
科舍尔的创举在盲人社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此基础上,一个利用软盘分享ASCII编码图书的非营利组织“视障者电子图书协会(CBFB)”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视障者纷纷向出版社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获得电子版的图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了解到了科舍尔的工作之后,微软出版社就很快与他们达成了一致,率先提供了版权许可。随即,各家出版商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好消息纷至沓来。在蒙大拿大学残障人事物中心的支持下,科舍尔建立起了一个图书分享平台,每位会员只需一次性的缴纳25美元的费用,就可以在未来获得永久性的免费图书分享。从1988至1991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视障者电子图书协会制作了超过750种电子书,世界范围内,因此而受益的视障者达到了1200多人。
1991年,科舍尔进入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视障者及阅读障碍人士专享录音服务组织(RFB and D),这家非营利机构成立于1948年,一直致力于为视障者及阅读障碍人士提供教材的录音服务。身为其研发主管的科舍尔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型电子图书的开发工作中,借助软盘制作了大量具有目录索引功能的电子读物。1995年,他升任无障碍信息高级专员,不仅负责解决机构内各部门在无障碍信息领域所遇到的问题,还与世界各地的相关组织紧密合作,试图为视障者制定出一整套无障碍数字图书的标准化方案。
无论是在瑞典、日本,还是在英国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各大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精力,试图为视障读者搭建起一个电子读物的分享系统。为了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视障者需要的统一标准,1995年,数字音频信息系统(DAISY)联盟应运而生。1996年,在多伦多举行的DAISY大会上,科舍尔阐述了由RFB and D所提出的DAISY标准,该标准将网页无障碍指引以及同步媒体集成语言(SMIL)等前瞻性技术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这次会议,全球性的数字读物统一标准初步得到了确立,一年之后,在RFB and D的支持下,乔治·科舍尔受雇担任了DAISY的项目经理。
纵观历史,许多发明与创造最初仅仅是为了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它们才逐渐走入了主流市场,电子书的发展历程亦不例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盲人基金会(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就启动了为广大盲人用户录制语音书的服务,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爱书人开始用汽车音响和随身听播放录制好的书籍,随时享受大声阅读的乐趣。与之类似,随着笔记本电脑LCD屏幕分辨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手持式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广大民众已经走进了电子化阅读时代,电子书生产的商业利益也日渐凸显。
科舍尔认为:“从纸质书籍向电子图书的转变已经不可避免。”但是,这一转变的难点绝非仅仅限于技术问题。一方面,包括作者、出版商以及图书零售商在内的卖方对于版权以及电子书可能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感到忧心忡忡,另一方面,视障者以及阅读障碍人士在关注自身权利问题的同时,还十分担心自己也许将会失去大量的阅读资料。对于科舍尔以及其他盲用图书的开发者们而言,他们必须参与到商用电子书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去,以确保视障电脑用家不致丧失在近些年来才获得的平等阅读机会。
2000年5月,在纽约举行的首届开放电子图书论坛( OEBF)全体会员大会上,乔治·科舍尔以全票当选了该组织的董事会主席,他的当选确保了广大视障读者不至于在未来与新一代的电子图书失之交臂。不论是软硬件的开发商、出版商,还是作者与各大相关机构都对电子图书抱着浓厚的兴趣,开放电子图书论坛的重要使命就是在电子书大面积普及之时,为所有的此类出版物制定一套通用型的规范。换而言之,当选之后,科舍尔不仅需对视障用户负责,为他们度身定制出数字图书的制作规范,更要考虑到主流市场的需求。
电子书的终端产品可能会以软件或是硬件的方式予以呈现,不过,当时,根据DAISY标准所制作的图书——亦称数字语音图书以在瑞典与日本得以发行,不久之后,美国市场上也出现了这类图书的身影。在那段时间里,RFB and D将数以千计的磁带转换成了数字格式,并在2002年开始全面发行。科舍尔表示,在这些电子图书中,尽管大多数的是带有数千跳转及索引功能的纯音频电子书光盘,不过,仍有一部分书籍配有完整的文本。在之前的一年时间里,数字语音图书——亦称DAISY图书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各大中学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与此同时,RFB and D也准备将旗下31个分别拥有5至8个录音棚的录音工作室加以充分利用,争分夺秒地录制数字格式的资料。此外,DAISY播放器的销售网络也已初具规模。
尽管自然语言支持系统(NLS)积极参与了标准制定的过程,但是,离他们的数字语音图书产品正式推出还有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对于他们自己的免费资料,NLS不仅拥有语音图书,还提供配套的播放器,可谓软硬件通吃,可以想见,若是能够设计出一款完全无障碍的播放器,那也可谓是一个巨大成功了。来自NLS的米歇尔·穆迪解释道,他们希望最终能够跳过光盘这一存储介质,直接利用闪存卡存储书籍文件,例如:在照相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上出现的记忆棒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存储器。NLS的数字语音图书最终将会采用何种格式,如今的猜测估计还要等到他的书籍和播放器推出五年之后才会真正揭开分晓。此外,微软与HumanWare也以展开了合作,并将于当年秋天推出一台基于Windows CE系统的盲用电子记事本BrailleNote,其中集成了微软的阅读器,利用该产品,视障用户也可以通过合成语音以及盲文轻松地阅读各种主流的电子书。然而,在当时,所有这些产品还尚未面市。
想要让视障及其他残障用户与电子书的出版商达成双赢的局面显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过,乔治·科舍尔与其他的视障领袖们却从来没有丝毫的放弃。这一点,只要稍微关心一下他三月的行程表就可见一斑了。3月16--18日,他将在洛杉矶出席DAISY联盟的一个会议。19日,乔治就会前往法国巴黎,参加开放电子图书论坛举办的一次为期3天的成员大会。会议结束之后,他必须立即返回洛杉矶,于23日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SUN)举行的DAISY研讨会上做一场题为“技术与残障人”的演说。作为一位资深的视障电脑用户,你一定会认识到无障碍技术参与到软件商业开发过程中的巨大意义,记得当年由DOS的过渡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一夜之间,原先毫无障碍的应用软件被Windows的那些华丽的操作界面所取代,这对于视障者的工作和学习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一回,各方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DAISY联盟、网页无障碍倡议以及开放电子图书论坛等各大组织的共同协助下,科舍尔考虑得可谓相当周到。对于乔治而言,这显然远远超出了一份工作所包含的意义。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到语音图书时的那份悸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利用读屏软件独立阅读文本资料时的那份兴奋。他坚信,终有一天视障者也可以摆脱残障的桎梏,毫不费力地在书本的世界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