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盲协工作已有二十年。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八年任当涂县盲协主席,零八年之后任马鞍山市盲协主席。
刚开始的几年里,只是教盲友们学学盲文,后来认识的盲朋友多了,我们就向县残联以及县里有关领导要求组织盲人协会开展活动。但那时候县残联的条件也很差,,六个人一个办公室,前面一个人的椅子背紧靠后面一个人的办公桌。虽然我们的要求在当时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县残联搞基本建设却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零零零年,县残联改善了工作环境,我们也就有了活动场所,从这一年起,每年的助残日期间,县盲协都开展活动。我担任马鞍山市盲协主席后,把在当涂县的工作方法带到那里,组织大家开展活动,而且比在当涂县开展得更多、更好。回想自二零零零年以来,回想从当涂县到马鞍山市盲协,我们的活动有座谈会、联欢会、演讲会、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推拿按摩比赛、电脑培训班、参观马鞍山市展览馆、在盲文图书馆学习盲文打印机和点显器的使用方法等等。每一次活动都有主题,比如:座谈会的主题有——“说说我的故事”、“爱在我身边”……;有一次和爱心车队联欢,主题是“给我一双眼”;“读书使我们更加智慧”,是一次演讲会的主题;“徜徉历史文化,热爱美丽家乡”,是参观马鞍山市博物馆的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和当年助残日的主题相关联。
有关活动的内容、主题和形式,通常情况下是大家先出谋划策一番,我再向残联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与。领导们利用盲人们集中在一起的机会,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残 联的工作情况传达给大家,同时又和大家谈心交流,了解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我知道,在五个专门协会中,市县残联领导对我们盲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多。盲友们的热情帮助、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我做好盲协工作的动力,从二零一一年起,马鞍山市残联在年终工作总结时,增加了评选基层单位先进集体的内容,马鞍山市盲协连续两年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许多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记忆和感动的有两次。一次是二零零零年当涂县盲协第一次组织盲人开座谈会和联欢会。参会人员是县残联通知的,那时,农村的盲人我认识得不多。座谈会的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我提前半小时到残联,却是最后一名。几个农村来的盲人,七点钟就到了,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此之高,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大家围着会议桌坐下,座谈会的主题就是“说说我的故事”,也就是要大家作一个字我介绍。农村来的盲人都很激动,说接到通知,要他们到县城里开会,不仅是他们,而是连同他们的家人,甚至同村的人都惊喜不已,他们本人更是兴奋得夜不能眠,天不亮就相互结伴乘车到了城里。是啊,一个盲人,一个不为家人和邻里重视的盲人,竟然被请到县城里开会,真是破天荒的大事和喜事啊!他们发自肺腑地感谢政府、感谢残联,一个个淳朴的人,一句句朴实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有一个农村来的盲人叫张浩,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时,说妻子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四肢都萎缩变形,个子很矮小,一步迈不出十公分,他经常抓住妻子后背的衣服,把她从这个房间提到那个房间,免得她步履艰难,这叫作“我让她坐坐直升飞机”。他说得轻松幽默,我听得心情沉重,想着这两口子怎么过日子,想着以后一定要去他家看看,想着多少健全人遇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就怨天恨地,他的家庭有多种残疾,多种困难,却能豁达开朗地面对,真是了不起,我很喜欢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自然对他多了几分敬重。
联欢会的第一个节目是女生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表演者是小王,一九九八年我和她相识,那时她正面临失明和婚姻破裂的双重打击,她对我说:“真想拿一根绳子上吊,或者吃一把安眠药睡觉,一了百了。”我说:“你别胡来!别成天想着你的那些不痛快。跟我学盲文吧,以后再学会推拿按摩,开个诊所,能有事做,能为别人解除病痛,你的心情会好起来的。”她接受了我的建议。虽然,她没有保住视力,没有留住婚姻,诊所却开得很好。更可喜的是,她又去帮助和她一样命运多舛的盲人,她的一个徒弟曾在我们举办的推拿按摩比赛中多次获奖。“阳光总在风雨后”,歌声中,我听到了倔强和自信。其后,接二连三是二胡独奏、笛子独奏、口琴独奏和单口相声,我大开眼界,大饱耳福,我们这个群体里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啊!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今天真开心,我们终于找到家了,残联就是我们的家,盲协就是我们的家!” 共同的心声从此成为盲协的凝聚力,后来我们在网络上开设了一个聊天室,就叫作“温馨之家”。
另一次是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二零零八年五月份我还任着当涂县盲协主席,汶川地震后,盲友们纷纷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全中国都在象灾区捐款,我们虽然是盲人也应该尽一点心意,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特别地关爱,在国家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尽一点力。我把大家的要求向县残联反应,得到大力支持。那一年助残日期间,我们盲协活动的主题就是“爱在我心中”,县残联请民政局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我们十六个人,捐献了两千元。要知道,我们之中有的盲人是靠低保维持生活的。有几个盲人说:“我们没有钱,但也没有病,我们去献血。”血站工作人员非常感动。我的盲友们,从外表看都是极其平常的,有的人甚至有些邋遢,胸膛中却是一颗金子般闪光的赤子之心!“爱在我心中”这一活动在当时当地被传为佳话,感动了很多很多人。
在我们这个群体中有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是操作电脑的高手,网名叫心茹。盲协在二零一零年办了一次电脑培训班,就是请她当的老师。培训班的时间只有一周,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周学不到多少东西,真正的学习是在培训班之后通过网络。白天她在推拿按摩诊所工作,晚上就在网络上教朋友们学电脑,无论对谁都是既耐心又热心,常常教到半夜,大家都很感激,她对我说:“没有什么好谢的,当年我学电脑的时候,就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些在网络上帮助我的朋友,我根本就不认识,现在我帮助别人也是应该的。”她的话不多,说得也很平淡,我在这平淡中看到了她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回报和奉献。二零一一年,盲协评选她为“先进个人”,受到马鞍山市残联的表彰。
电脑培训班之后,我们在“QQ”上建了一个“马鞍山盲人交流群”,盲友们相互交流和问候,盲协搞活动之前在上面发个通知,等等,非常方便。同时还建立了“温馨之家”聊天室,定期搞电脑讲座,指导初学者学习电脑,逢年过节搞联欢,为盲友搞生日晚会,它是我们聊天、学习和娱乐的又一个空间。另外,我们又在中国电信为盲协成员的手机建立了一个群,相互之间打电话可以节约一点费用。我因为家务事多,很少用电脑,喜欢用电话和盲友们联系,相互能听到声音,感觉很亲切,一个问候,一声祝福,几句家常话,天长日久,彼此的心就越走越近了。盲友们也经常给我打电话,有问候的、有谈工作的、有求助的、还有报告好消息的。对于朋友们的求助,我都尽心尽力尽快地帮助解决,我想,我代表的角色不是我个人,而是盲协这个组织,盲友们是通过我求得盲协乃至残联和其他部门的帮助。前面提到过的张浩,我后来特地去他家看望,把他家的情况向县残联反应,为他爱人申请了一个轮椅。当然,也有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向求助者说清楚,得以谅解。我最喜欢听报告好消息的电话。“何大姐,我儿子考取了厦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何大姐,我买了一套门面房,楼上楼下共有二百多平方,以后就不用租别人的房子开诊所啦。”“何大姐,我获得了安徽省二零一二年度盲人推拿按摩比赛一等奖。”“何阿姨,我老婆给我生了一个胖丫头。”“何主席,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我会在手机上打字发消息啦。”看,这些电话听着多让人高兴!特别要说一说这个会在手机上打字的人。她叫梅香,是一个中途失明的农村妇女,没进过学校。拜师学艺掌握了推拿按摩技术,自己开了一个按摩店,靠勤学苦练,二零零九年考上了中残联认可的“推拿按摩医师”职称。在我们这里,从事推拿按摩工作的盲人很多,具有专业职称的却不多,在有职称的人中,唯有她是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其他人都是从盲校毕业的。她算得上是盲友中的佼佼者。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家不远处有一个敬老院,里面住着几个盲人,差不多天天能看到他们拄着一个竹竿从我家门前经过,虽然天天所见,其实并不了解,只是用好奇和同情的目光关注他们。当我自己成为视障者之后,特别是担任盲协主席之后,才真正了解盲人,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精神上的强者、生活上的强者!我衷心地、衷心地为盲友们骄傲和自豪,同时又用心为我们群体中的优秀人物作宣传,十多年来,在残联的帮助下,通过市、县电视台、电台为忙朋友做过多次专题报道,有自主创业,购买了门面房和住房,并帮助盲友就业的孙阳,有荣获二零一二年安徽省盲人推拿按摩大赛一等奖的张健,还有梅香……。让社会了解我们,让世人知道我们,我们虽然盲残,但我们有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还有坚强和自信,我们同样是劳动者和建设者,为家乡的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四月,马鞍山市残联换届,我继续连任马鞍山市第六届残疾人联合会盲人协会主席,有缘份为大家做点事,是我的荣幸。我爱我的盲协——我的温馨之家,爱她的每一个成员!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汇集在我心里,成为我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