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前,我因意外受伤进了医院。医生说,快过年了,病人都回家过年去了,病房里只有你一个人住了。我想,这个春节我只能在寂寞中度过了。可是,当我办完相关手续,走进病房时,却意外地发现,病房里已躺着一位老人,旁边有几个儿女陪着,病房里的气氛也不一样了。
原来,老人刚做完手术,是从别的病区转过来的。老人仰天平躺着,那瘦削的脸庞清秀、白净,头发黑多白少。老人见我在他旁边的病床上躺下,便自我介绍说:“我姓徐,叫徐之泉,今年90岁……”我听了大吃一惊,这位老人居然已经90岁了!看上去却只有70多岁的模样。仅管他刚刚做过手术,但他似乎精神很好,很健谈。他告诉我,他是背他儿子时受的伤。这使我更加感到奇怪,一个90岁的老人,居然还在背他的儿子!
“对!我每天至少要背他七八次呢!从吃饭、睡觉、大小便,还要背他到外面去晒晒太阳透透新鲜空气……”老人的话匣子一拉开就刹不住了。“那天如果我不穿羽绒衣,这祸事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羽绒衣的面料太滑,他手抓不住,身子便从我背脊上滑下去。眼看就要摔到地上,他的一只残腿使出全部力气往地上一蹬,硬生生把我的身子牮倒了。我拼着命站起来,又突然摔倒了,原来我的腿骨已经摔断了,站不住了。于是我就用两只手朝前爬,爬到电话机旁边,拨通了电话,儿女们都闻讯赶来了,救护车也赶到了……”
老人的女儿在旁边劝他说:“爹爹,你刚做过手术,少说几句,累的。”
“说说闲话怎么会累?平时歇工的时候才有工夫说闲话,这是休息。”老人继续说,“话说到这里,你这位老弟一定已经听出来了,我儿子是个残疾人。对,他是我的第五个儿子,阿五。我一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阿五我是愧歉他的,他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我和孩子他娘都在外面忙着拉车搞运输赚钱,没在意,没有及时给他送医院,结果变成了残疾人。所以我每天要背他,服侍他,他要去哪里,我就背他到哪里,这是我的责任。儿女们都劝我,爹爹,你年纪这么大了,不能再背了,我们每个人出点钱雇人来背他吧。或者,我们兄弟几个轮流来背他。可是我不同意,我说我让别人背他都不放心,我一定要自己背。他只有八九十斤重,背着蛮轻松的,如果不是那件羽绒衣惹的祸,我可以背他到105岁!”
儿子阿四朝我挤挤眼:“我老爹就爱吹牛!”
这时,医生和护士进来了,要陪护人一起配合给老人翻身,在刀口上涂药,于是大家忙碌起来。这时我才知道老人的伤势很重,腿骨碎裂,换上了一根不锈钢的腿骨。但老人让医生、护士将身子翻过来,翻过去,始终不吭一声。我问他痛不痛?他说,“痛,怎么会不痛呢?但痛对我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我这辈子什么没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事也经历过多次。有一次我拉一车货从下午4点出发,到后半夜4点到诸暨,赚了20元。那时候单位里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20来元。年轻时我捧两百来斤的石头,就像人家捧篮球一样轻松,我赚的钱要比人家多好多倍。四年时间,为四个儿子娶了四房媳妇,一年娶一房,没有向别人借一分钱。新房是我和孩子他娘建造的,一根百来斤重的房梁我和孩子他娘就用双手擎了上去,在女人中像她这样力气大的人真是少见!四房媳妇娶进后,家里每餐都有十来个人吃饭,一大圆桌,买菜、烧菜、做饭,全有孩子他娘一人担当,还要挤出时间来帮我去拉车,有时候车拉到半路上已经晚了,再匆匆赶回家去,像她这样勤劳又能干的女人少有啊!在家里,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听她的。每餐有十来个人要吃饭,这不是闹着玩的。那时候粮食、蔬菜什么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我们干力气活的哪里够吃?有时候载货去嵊州,要走一天一夜,回来的时候就载几百斤粮食回来。有一次,我在半路上看到一大盆黄蟮,有38斤,我全部买下了,拿到家里让全家人都吃得好热闹……”
老人平躺着无法动弹,嘴里却不停地重复着他人生中最“辉煌”的内容,陪在旁边的儿子们听烦了,就问一句:“爹爹,那天你为什么要把灶头的铜汤锅拆下来卖掉呢?”
“铜汤锅……”老人支唔了一下,他滔滔不绝的话语突然刹住了,显然是触到了老人的痛处。后来他的儿子们告诉我,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一家人经受过多少艰辛与磨难,父亲一辈子只能以拉车给人运输货物来养活一家人,儿子们十多岁就帮着父亲去拉车了。“文革”时,父亲被关进了“牛棚”,连车都不能拉了,全家人饿了肚皮,父亲只好把大灶头上的铜汤锅拆下来,卖了钱,换来几斤米……
我对他们说:“老头子在回忆中却没有艰难,只记得他人生中的得意之处,这正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呢!”
老人的女婿连连点头:“我与你有相同的看法。”
老人的儿子们似乎也若有所悟,从此不再埋怨父亲“吹牛”。
我以为最值得老人骄傲的,是他有一群孝顺的儿女,无论是儿子、媳妇,还是女儿、女婿,都自告奋勇地争着陪在他的旁边,不时地问他要不要喝开水,或者要不要吃什么东西。老人总是摇头。
老人告诉我,他平时也不喝开水,车拉出去口渴了才喝一点。
我说:“拉车是力气活,你酒总该喝一点吧,喝酒可以解乏。”
老人说:“我酒也不喝,茶也不喝,烟也不抽,饭也只吃七分饱,别的东西也都不贪吃。如今条件好了,我每天给阿五吃10颗红枣,我自己也吃10颗,晚上睡前我给阿五喂一勺芝麻拌白糖,我自己也吃一勺。这是我的最爱了。”
说话间,医生走了进来,他便问医生道:“医生,我还能下地走路吗?”
医生说:“只要进行康复训练,就能下地走路,但不能再背儿子了。”
医生走后,他自言自语道:“给阿五喂喂饭,喂喂红枣,喂喂芝麻拌白糖,我还是能够做的!”
老人心里放不下的,还是他的残疾儿子阿五。
到了除夕这一天,老人对我说:“往年的这个时候,我已经买好很多鱼、肉、鸡、鸭、蔬菜等各种年货,四个媳妇一齐动手做年夜饭了。全家二十来个人满满的两大圆桌,从除夕晚上一直到正月初五,餐餐都一起吃,初六大家去上班了才走散。”
说话间,老人的四个儿子、四个媳妇,还有女儿、女婿都赶到了,10个儿女围坐在病床的周围,病床的搁板上摆上各色菜肴,一餐特殊的年夜饭开始了。大家正有说有笑地用餐的时候,老人突然流下了眼泪。儿女们齐声说:“爹爹,现在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你为什么流眼泪啊?”
老人说:“你们都到我这里来了,谁陪阿五吃年夜饭啊?”
儿女们说:“还有小一辈呢,人比我们这里还多,他们正热热闹闹陪着阿五吃年夜饭呢!”
老人这才破涕为笑了。
吃完年夜饭,儿女们每个人将一个厚厚的红包压到老人的枕头底下。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老人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还有玄孙辈的许多孩子,把个病房都挤满了,大家一起向老人拜年,祝老人早日恢复健康!
老人就把昨天儿女们给他压在枕头底下的大红包分成小红包,分送给每个孩子,病房里一片欢快的笑语声
就这样,我在病房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我从这位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九十一岁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坚韧,一种豁达,一种为人的责任心,一种对生活平实的追求,汇聚成他徐徐不息的生命之泉,给我以深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