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并非无能,只是他们的能力不同于普通人,因此,他们需要额外的关注与机会。
罗兹娜?阿克特尔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残障孩子。她的丈夫相信,妻子无需在这两个孩子身上花费额外的精力。相反,他认为罗兹娜应该找一份工作,这样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最终,在两个孩子入学7个月后,罗兹娜停止接送孩子上学,她在一家服装厂找了一份工作。贫困、家庭以及社会的负面态度摧毁了这些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我们的社会中生活着许多残障儿童,他们所享有的与其他非残障儿童一样的权利却往往被剥夺。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场所。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与同龄人和老师间相互分享从而学会适应社会化的进程。如果这些残障儿童长期呆在家里,而不是进入学校,那么他们将无法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些家长会把他们的残障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就读,但得到这个机会的残障孩子也只占少数。残障孩子并非无能,只是他们的能力与普通人不相同。因此,相比于那些非残障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机会。近些年来,国外兴起一种全新的尝试,它被称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在这里,残障学生被纳入主流教育系统。
在该体系下,残障与非残障儿童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教师在普通的教室为所有学生授课,而不是将残障学生单独安排在特殊教室。这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附近学校的接纳,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得到学习以及参与学校生活方方面面的支持。
此举不仅对残障学生十分重要,对其他处在边缘化的学生也同样重要。在这一系统下,残障学生以及其他被边缘化的学生可以学会与非残障的同伴在一起生活。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同时也一起成长。在一间融合的教室中,残障儿童可以发现自己与其他伙伴一样,有更多的机会交到新朋友。
与非残障的伙伴一起成长能够帮助他们获得自尊。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支持下,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同时也更少产生孤立感。而对于那些非残障的孩子,当他们开始学会接受和欣赏身边的残障伙伴时,他们自己也更容易地懂得理解和同情他人。
在孟加拉国,推广全纳教育的努力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学校建筑以及盥洗室缺少无障碍设施,教室空间过于狭小,灯光条件不足以及缺少合适的黑板是视力障碍以及肢体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所碰到的主要困难。而普通学校的老师未经手语以及盲文训练,因此他们无法教授视障以及听障的学生。
现有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粉笔、印刷地图课本以及图片等都是基于非残障学生需求设计的,并不符合低视力学生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小学一个班级中都只配备一位教师。因此老师无法对残障学生施加更多关注。
小学教育课程是指导学校开展小学教育的最重要原则之一。而事实上,它并未对不同种类的残障学生提供正确的支持。从一年级道五年级的各类教材都不适合残障学生使用。
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障学生无法跟上课本的进度。对于低视力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字体太小而使他们无法辨认。总之,当地的社群以及家庭仍未能充分意识到残障学生全纳教育的重要性。
来自国内外的法律文件都有对残障学生受教育问题提供支持。孟加拉国政府已批准了《联合国残障人权利公约》,通过此举,该国政府承诺将保护各类残障人的权利。此外,该国已经推出包括《残障人权利和保护法案2013》以及《国家教育政策2010》等在内的多项法律以及政策文件,从而为残障学生提供公平,包容和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并缩小其与主流教育的差距。
该国小学及大众教育部已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广残障人的全纳教育,例如培训学校教师以服务残障儿童,以及在新建教学楼铺设坡道以方便轮椅使用者进入教室等等。政府向残障儿童发放津贴,以鼓励贫困家庭的孩子入学。不过最近,学前教育课程被纳入小学教育系统。但许多残障学生却无法参加这些课程。
不同残障类别的儿童有不同的需求。由于资源受限,该国政府难以将大量残障学生安排道主流教育系统。该国急需长期计划和战略以确保大量残障儿童得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应当鼓励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部门参与道这项工作中来。许多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始为贫困儿童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初级教育服务。如果这些非政府组织将残障儿童也纳入道其项目中去,许多残障儿童都将能从中受益。
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部门以及政府共同行动起来,才能确保全纳教育真正得到落实。我们需要给予残障儿童最大的支持,把他们作为我们全社会的资源,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