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家住成都市高新区盛邦街的袁思丽摸索着出门了,一条导盲犬在她身前领路。到了路边,袁思丽打开滴滴出行软件叫车。不到5分钟,一辆网约车如约而至,接上了她和导盲犬。袁思丽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自小就存在视物困难的症状,2014年左右,因病情恶化袁思丽失明了。“以前,带上导盲犬打车经常遇到问题。”袁思丽表示,“有时候会被拒载,因为大家对导盲犬有点不接受,怕影响驾驶等等。”但是,自从2020年底滴滴在成都开通了无障碍叫车服务以后,打车就顺利多了。
打车出门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像袁思丽这样有视觉障碍的人来说,却有些不容易。
据了解,滴滴在去年9月份上线了无障碍出行服务,首期面向导盲犬用户开展服务,帮助携带认证导盲犬的乘客顺利完成出行。截止目前,这项服务已经覆盖全国74个城市。
为了确保全国范围内所有携带导盲犬的用户都可以顺利乘车,滴滴已经与全国多家导盲犬基地合作,将登记在册的导盲犬用户列入服务名单,并动态维护该名单,同时通过基地与更多用户沟通,听取对于“无障碍出行服务”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滴滴会针对这些用户进行优先派单,并通过语音播报和短信等形式,提醒司机为携带导盲犬乘客、视障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袁思丽的滴滴账号就是通过这一渠道被平台加入的。“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跨年夜,结束和朋友在市中心的聚会,想打车回家时,在排队几十号的情况下,我被平台优先派单,不到10分钟就打到车。”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80万滴滴司机师傅完成了“无障碍服务”认证,认证后司机须承诺不拒载携带导盲犬的乘客,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司机在服务导盲犬用户后,会获得荣誉勋章以及每单10元的额外奖励。
同时,在司机端,滴滴平台对司机进行了无障碍出行服务的培训和宣导。首先,在司机无障碍服务认证页面,会向司机说明无障碍服务的意义,需了解的重要信息,以及加入无障碍服务的权利义务。其次,将无障碍信息传递,融入司机服务各个环节,以语音播报和文字信息等形式,向司机精准提供无障碍服务支持。如司机到达乘客上车点时,语音播报提示司机:“请您耐心等待并主动寻找带导盲犬乘客,协助乘客上车”。最后,平台会在司机端定期推送无障碍用户故事和常见问题问答,从情和理两个方面做好支撑服务。曾经接过袁思丽打车单的司机张师傅表示,“很乐意为视障群体服务。”
保障特殊人群出行无障碍,是滴滴一直以来的目标和使命之一。近日,滴滴出行与中国盲人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进一步推动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出行服务”。此前,滴滴曾推出了“无障碍专车”,并持续优化客户端信息无障碍功能,视障群体可以通过语音读屏顺利打到车。
此次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推动“无障碍出行服务”从导盲犬用户延伸至更广泛的视障群体。
滴滴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罗真真表示,滴滴率先打通了网约车行业无障碍服务全环节,未来将持续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将无障碍出行服务逐步扩展到听障、肢体残障等更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