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7月13日,山东省第五期中途失明人士“光明之家”生活重建康复训练营在省康复研究中心顺利举办。训练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训32名学员增强定向行走、生活适应等能力。
一、组织线上培训、线下报道
6月19日至21日,“光明之家”通过组织腾讯会议、微信直播等方式开展了为期3天的线上培训,第三、四期“光明之家”学员积极参与,向新学员分享培训经历。培训还邀请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为学员们进行线上咨询和视觉康复指导。6月26日,学员进行线下报道,“光明之家”工作人员根据学员需求帮助对接火车站、汽车站的无障碍服务,并安排接站服务、全程陪同报道和健康体检。
二、课程设置科学高效
根据中途失明人士特点和需求,“光明之家”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一是开班之初通过安排破冰活动,加深学员之间的了解,拉进彼此距离;二是通过助视器的使用指导,针对各学员视力情况提出合理化选择建议;三是通过对盲人生活辅助器具及使用技巧的介绍,提升学员们居家自理的安全性、便捷性;四是通过心理辅导和音钵疗愈,让学员们放松内心,走出阴霾;五是通过盲人定向行走的方法技巧训练,让学员们学会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持杖行走,在日常行走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六是培训学员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简单的读屏操作;七是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和盲人推拿的实践,为学员们提供一项有意义的职业选择。
三、社会融合活动丰富多彩
为帮助中途失明人士重返社会,中心举办形式各样的社会融合活动,帮助他们勇敢迈出“安全屋”,更好地融入社会。相继开展了彩虹湖公园——复杂环境行走练习、山东省博物馆——探寻古人的足迹、私人订制出行和聆听相声表演等。
7月13日,山东省第五期中途失明人士“光明之家”生活重建康复训练营圆满结束。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半个多月的训练,在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下,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省康研究中心主任张斌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他表示,中心将积极贯彻“善和”文化理念,持续开展好五大公益项目,坚持不懈做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助力更多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以仁爱之心为残疾人康复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