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人按摩,何去何从?
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过去曾一度发展辉煌的盲人按摩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到了必须认真面对、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尤其是,迄今为止,按摩仍然是我国盲人就业的主渠道,所以这个渠道的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盲人就业的总体状况。
来吧,拿出勇气,让我们审视摆在面前的所有问题!
按摩业分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两大系列。不幸的是,近年来,盲人医疗按摩已经到了江河日下的边缘!原因之一,是卫生部出台的《执业医师法》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没有被纳入执业医师法的管理范畴,被“边缘化”了。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盲人医疗按摩渐渐不被认可。据悉,在江西、宁夏、河北、黑龙江等地,盲人按摩医院及诊所已由过去的500多家骤降到目前的100多家,而现存的这100多家也不再接收盲人——也就是说:待现有的盲人按摩医师退休后,盲人按摩医疗单位将不复存在!
秦皇岛按摩医院、张家口按摩医院、南昌按摩医院……都是这样的情况。长此下去,“盲人医疗按摩师”会不会只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称谓?
“金手指”盲人按摩店,开在北京一个美丽的小区里,这里曾经门庭若市,每日50多位顾客,而现在顾客最多10来个人,少时只有3个,就是勉强维持了。因为就在这个小区,转眼间增加了4家按摩院。他们的许多按摩师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只靠压低价格竞争,按摩加足底,一共才25元,而“金手指”的盲人按摩一个钟50元——不明就里的顾客当然先迈进了那几家的门槛。
“金手指”的困境可以说是全国所有盲人按摩店的困境:既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下,按摩业这块蛋糕已经在被明眼人分割抢食,不再是盲人餐盘里的特供品。据粗略估计,由下岗职工转而从事按摩业的全国就已有200万人!而从事按摩业的盲人仅仅11万而已。规范经营的明眼人按摩机构,经营规模大、档次高、服务项目多,与这些优势相比,盲人按摩更显得经营项目单一、规模小、环境差、位置偏僻……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尤其是,按摩市场管理混乱,法例规定形同虚设。比如国家明确规定,“全身按摩”只有盲人按摩店的从业者才可以做,但是,不仅明眼人的专业按摩店,甚至美容院、发廊、洗浴中心、酒店、足底按摩店……这些严格说来与按摩毫不相干的行业,都在“捎带手”地做全身按摩。难怪,如果按摩业成了一个不需要技术培训、不需要资格审核、谁都可以“捎带手”捞一把的领域,那么,盲人按摩店亏损没落也是难免的了。
毋庸讳言,任何经营最紧要的就是一个落脚点:店面。而这个问题是盲人心中永远的痛,是经营中最尖锐最困难的问题。
谁都知道,在急速膨胀的房地产市场中,能够买下店面才是一劳永逸,但是,大都市内底商的价格太高,盲人从业者不敢问津。在北京,底商已经到了每平方米两三万或者更高(地段不同差价大)。而租用店面则常常遇到业主毁约等等受制于人的问题。深圳盲协主席李玉生,是盲人按摩业中的佼佼者,他的“盲李推拿中心”拥有120名员工、700平方米店面,但即使做到这种大规模,大楼店面也是租的,他明确地说:“深圳这里商铺太贵了,我买不起!”因为买不起,他曾经一再被业主挤迫:当大楼业主看生意好,就要求“合作”分成,从三七开到四六开再到五五开,被拒绝后立刻停水停电。最惨的是,类似的纠纷中,盲人经营者常常刚装修好店面,如果离开,这笔不小的装修费就打了水漂……
即使是没有纠纷的正常租赁,盲人从业者因为经济实力所限,租下的店面也多是偏僻、环境差、面积小的。北京秦滔经营着3家盲人按摩店,也算行业中的成功者,但说起他的第一家店面,还是心痛隐隐。秦滔说:“我的店在大楼的地下层,环境不好,一层开的杂货铺还挡住了进门口……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如果环境好一点,我们能做得更好!”
此外,在北京,盲人按摩场所80%以上都开在社区中,但2006年6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出第14号文件规定,禁止民宅商用,盲人按摩所只能租用价格高昂的门市房或写字楼。这个冲击让北京的盲人从业者一筹莫展。大家反映说:“盲人按摩是一个微利行业,尤其这些年越来越困难,我们怎么能承担起那么高昂的租金呢?”
目前,许多人反映盲人按摩所的环境卫生不好,这主要源于经营成本问题。例如在北京,拿一个有5张床的店面来说,要保持床单、枕套等物品的清洁,一个月需要用20吨水(每吨水6~8元,超出限量每吨20元),用电900度(每度电1.05元),洗涤品费用300元,一年洗衣机报损成本约700元。店面的装修成本最低每平方米500元……而盲人按摩收费,现在已经降到30~40元之间。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低,这中间的差额,是对所有盲人按摩业者的严峻逼迫。
一些店铺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定换洗床上用品,夏天不开空调,这样做的结果,是暂时降低了成本,却使顾客萌生不满,最终离开,结果导致了恶性循环。
竞争越来越激烈,盲人从业者“窝里斗”的混乱行为也难以避免。有的盲人看到别人的店吸引了附近的居民,有了固定的客源,立刻在人家旁边也开一家,指望“搭车”、“分一杯羹”;发现别家店的雇员技术好手法好,立刻前去许诺加薪“挖墙角”……
也有稍具规模的按摩店,经营者是盲人,在比较成功之后,为了形象名声等,竟然尽可能不雇盲人,最大限度地雇用明眼人。这在客观上使盲人按摩师的就业率下降,加剧了盲人从业者的就业困难。
此外,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化,是盲人按摩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源头。但在这源头,已经出现了几缕浊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为了收取培训费,短期教育与盲校争生源,结果导致盲人按摩师总体素质下降,以及盲校招生困难——同样是学习按摩,上盲校接受教育要从头至尾要9年,其中包括全面的文化教育、知识结构搭建、人格的培养,而短期训练班3个月就毕业了!仅仅教授按摩的入门知识。但从眼前收益来看,两者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做一个钟赚多少钱,于是盲人青少年学生们纷纷去接受短期教育,而摈弃盲校。结果是,一方面盲人按摩师的总体素质下降,许多只接受短期教育的人没有文化,甚至还是文盲,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更缺乏面对人生困境的人格基础,给盲人按摩业的发展埋下了根本隐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盲校的生存困难:盲校生源被截流,招不到学生。如吉林四平盲校,因为没有生源,现在只好招收明眼人!
浮躁的心态下,塌实钻研业务的盲人按摩师越来越少。北京盲人小王说:“以前,盲文版的医学按摩书籍太少了,我想学习,无奈缺少资料。后来,有了电脑和互联网,一切明眼人能够看到的资料,我们都能够听到了!我简直欣喜若狂,赶紧学习,并想和朋友们交流……哪知道一圈聊下来,发现已经没有几个盲人朋友对钻研业务感兴趣了!觉得钻研不钻研,还是挣那么多钱。现在难得有人一起交流按摩技术,我觉得很孤独,技术长进也受影响。”
目前,的确各方面都过硬的盲人按摩师数量不多,许多盲人从业者都没有塌实进取的劲头了,只比较哪个店给的工资和提成更高。尤其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盲人学生们,技术不怎么样,却一心想早日自己当老板……结果,盲人按摩店中,从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过分不稳定。这影响了所有盲人按摩店的发展。
按摩说到底是一种医疗、保健手段,像医院总会有医疗事故一样,按摩也难免有事故风险。盲人按摩机构因为经济条件差,没有上医疗事故保险,也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结果,当这一万中的万一出现的时候,一方面难以给顾客合理赔偿,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另一方面,自身也顶不住这个意外冲击,最终彻底倒闭。
……
影响盲人按摩业发展的因素还有不少,以上仅是些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宿命!这不仅事关盲人的生存和就业,更事关盲人能否平等地参与社会;再站高一步讲,发展好盲人按摩业,也是一个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将我国中医按摩的民族瑰宝推向世界的机会!
无论是挑战还是契机,我们都不应该回避!
二、分分秒秒,我们正在努力
“现在进行时”是英语时态的定义词汇,这个语法词汇用在这里,有种悲壮、庄严的味道:无论多么路途多么坎坷,我们正在向前走,我们正在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
关于《执业医师法》不健全、导致盲人医疗按摩萎缩的问题,以及市场无序竞争产生的混乱,甘柏林、夏荣强等盲人政协委员在广泛听取盲人朋友意见的基础上,在今年第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向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盲人按摩工作的建议》提案。提案直言不讳地阐述了目前盲人按摩业滑落的危机,要求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扶持。具体包括:建议有关方面迅速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将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纳入职业医师法管理系统;并建议劳动部、国家工商总局等与盲人保健按摩有关的部门共同协调,制定一些保护性措施,给盲人保健按摩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从残疾人保障金中对盲人按摩培训的投入等等。
对盲人按摩业困境给予重视的各种呼吁,也使一些地方取消了对盲人按摩从业者的税收。如北京,盲人按摩业者和机构已经不再交纳税款。
关于禁止民宅商用、盲人按摩店店面租赁成本过高的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呼吁,现在已有一些社会反响,从具体执行上来看,这个规定已有一些松动。首先,在去年6月19日禁止民宅商用的规定出台前,以前已经在民宅注册了的按摩所,仍然可以年检,并未遇到阻力;其次,按照新出台的《物权法》规定,只要征得所在小区全体业主同意、出具小区业主的同意证明,就依然可以民宅商用——盲人按摩店无噪音、无污染、无油烟、不扰民,再加上技术过硬确实满足居民舒筋活络需要的话,这个关口不是绝对难以通过的……目前“民宅商用”问题还在争论中,全国各地做法各异,有的允许,有的禁止,有的有条件地允许。有关部门表示:今后将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出台进一步的相关法律。相信新法律法规会更人性化。
关于盲人在租赁店面中处于弱势地位,常常受业主掌控,有时遭遇不公正待遇的问题,经过许多盲人朋友向法律工作者、社区管理人员的呼吁,已经引起了重视。许多家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事物所都表示,愿意在签署租赁合同前,帮助盲人审核合同,从法律条文上把关,并在出现问题时,适当考虑法律援助。
关于按摩引起事故的赔付问题,北京盲人协会副主席马巧云已向中国盲协提出建议:希望与有关部门协商,有选择地、分期分批地接纳一部分具规模、经营好、人员技术高的盲人按摩院,保险公司接受这些按摩院上事故赔付险,可能的话,再慢慢扩大范围,将这种做法制度化。
还有盲人朋友对维护行业素质提出了监督办法。他们建议: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联网很容易,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质的“盲人按摩师数据库”。每位盲人按摩师在数据库中都有档案存底。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一旦出现事故或者频繁被顾客投诉,他的污点将留在数据库中,不再被任何按摩所雇用。这将立刻矫正盲人从业者的懒散心态。
……
在流逝的分分秒秒中,总有人在不懈地奋斗着。中国有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一起努力!
三、自信,为了那已有的辉煌
本期的特别关注以报道盲人按摩业发展困境为主题,所以尽写了困境现状。其实,我国的盲人按摩业总体而言,无论是在历史的回廊里还是在现实的世界中,都是一抹亮色的背景。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盲人按摩业蓬勃发展,从单纯的医疗按摩发展为医疗、保健两大系列。这个主渠道安置了就业盲人中的绝大部分。尤其是盲人的医疗按摩,曾经成绩斐然,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早在五六十年代,许多声明显赫的人士,如宋庆龄、郭沫若的夫人于利群等,都定期去北京按摩医院按摩,并对盲人按摩医师的高超技艺交口称赞。
目前,我国有11万盲人从事按摩工作。按摩培训每年培训盲人1万人以上,其中医疗按摩1千人以上,有的获了硕士学位。盲人按摩从业者中,收入一两千人民币的很普遍,好的月入上万。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代表大会”上,中国代表还就盲人按摩业的发展问题,同与会各国代表进行了探讨;3月30日,我国正式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内容全面的保护的残疾人权利的国际公约。随着国内国际对残疾人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的盲人按摩业,一定会突破“瓶颈”,取得进一步的成绩。
四、一切从敢于面对开始
这第一次,以少有的严重语气,专门报道盲人按摩业的困境和问题。写作过程中,我难免心里打鼓:盲人朋友们会接受吗?这样坦白地撕开帷幕、暴露所有的难堪,会不会给本就在困境中的盲人按摩从业人员造成打击,让他们更雪上加霜?……思考再三,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因为——只有直面危机,才能度过危机。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盲人按摩业已经健康、持续发展了很久,现在出现种种问题,出现暂时的趋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因为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人类就是在“问题—解决—再问题—再解决”中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的。所以,出现问题是好事,说明我们又到了一个突破的关口。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危机,有危必有机。问题是我们怎样抓住机遇,解决危难。就这样——让我们从敢于面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