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天性的关系,我从来都不觉得盲人跟明眼人比起来有什么特别。在我的意识里,有些必须用眼睛看着做的事,盲人就肯定很不方便。别的都应该跟明眼人一样。七情六欲应该一样,喜怒哀乐应该一样,对爱情、婚姻、家庭、友情、事业的追求和向往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也一样。
不过,这都是在我和盲人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之前的看法。随着与盲人的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我的这个看法不太全面。
有一年住在石油城的一个朋友邀我去聚会。那个朋友当时正接待一个从大都市来的盲人参观团。出去参观途中,有个盲人需要上厕所。可是,那段路只有露天厕所,组织者只好把他带到露天厕所去。他因为从来都没用过露天厕所,就觉得会被外边的人看见,因此不敢用。带他去的人一再告诉他,这种露天厕所外边的人不会看见里边,但他就是不相信。最后他到底没用这个厕所。
后来,我问组织者,他为什么不肯相信你。组织者说,“有的盲人疑心大一些。如果你说的事离他的经验太远,他很不容易相信你。”我说,“嗯,这也难怪,咱们一看就知道外边看不见,可他除了听你说,无法知道。他不相信你,也没什么不可以。”组织者说,“倒也是这么回事,这也是他们该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该相信的人也不相信,那就会耽误事。因为只要他冷静想想,我是不会骗他的。因为我是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
虽然人都难免有疑心,但相比之下,盲人的疑心可能稍稍大一些。比如,你陪伴一个盲人旅行或者在餐厅吃饭,如果因为什么事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去了别处,盲人就很可能怀疑你是故意冷落他。这种疑心,有时候会对盲人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产生不好的影响。
有一回,在一个按摩班上,我见到一个盲人,他来自农村,家庭很困难。所以他只穿一件棉袄,里边连衬衣都没穿。依我看,这个盲人这么不注意形象,其实,不光是因为家庭困难,还因为他有一个不正确的想法。他和他的家人都觉得,既然已经是盲人,那就用不着在乎仪表,怎么在乎不也是盲人了吗。可他们没想到,盲人更应该在乎仪表。让自己仪表考究,可以弱化人们对盲人的偏见,也可以强化人们对盲人的好感。
我们有个邻居是个盲老人,也是从小失明的。这人倒是干净利落。但他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成了盲人很委屈。他觉得,只有家里人让他穿得最好,吃得最好,什么都满足他,他这辈子才算亏得少一点。这种心态也值得理解。但也得体谅一点家人。不能因为自己有了痛苦的遭遇,就格外谋求优越感。
盲人大都为人真诚坦率。真诚坦率是好事,如果把握不好度数也会让人尴尬。有一次,我跟丈夫参加了他们的同学聚会。大家热烈地说起了在学校的一些往事。这时,忽然有个人说起了一个女同学在儿时不该做的一件事,而且还直接问那女同学还记得不记得。把那女同学弄得很不好意思。大伙儿都竭力想把这个话题岔开,他就是不在意。后来,有人只好告诉他,这事不该说。他还很固执地说,“这有什么,有没有这事吧。”固执的让人有点无可奈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他缺少交际的缘故。
我得特别说一句,我发现的这些盲人身上的弱点,并不是所有的盲人身上都有,别的人群也有这类弱点,只是在同等条件下,这些弱点更容易发生在盲人身上。而这些弱点一旦发生在盲人身上,更容易被别的人群扩大化,因此,也就更容易妨碍盲人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盲人只要多警醒一点,让自己尽可能多一些完美,少一点不足,对自己的生活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作为盲人的妻子,尽管我发现了某些盲人身上的一些弱点,也不管别人向我灌输什么,但我还是接受我丈夫的一个见解——那就是没有特定的盲人人格和盲人形象。盲人由于视觉障碍带来的某些不足,只要经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或者明眼人给与适当的指点,这些不足都可以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