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55%,因受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造成视力残疾的人较多,在全省21万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2.3万人,且绝大多数生活在边远贫穷落后的农牧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盲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相对滞后于其他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盲人培训与就业的有效途径,切实维护了广大盲人的利益。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加大盲人按摩工作力度。
为使盲人按摩工作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的职能作用,我们将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与省残疾人劳服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于2002年底正式挂牌,实现了机构、人员一体化。2001年,经省劳保厅批准成立了青海省盲人保健按摩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门负责盲人保健按摩师初、中、高三个技术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2004年成立了青海省盲人医疗按摩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出台了《青海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使我省盲人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和盲人医疗按摩职称评审工作达到了规范统一,有效地促进了盲人保健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我们按照《青海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要求,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盲人按摩工作的任务目标、措施办法、检查验收、经费保障等具体内容。“十五”期间共培训盲人按摩人员667名,医疗按摩人员133名。617名盲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获得各等级保健按摩师资格,其中:高级102名,中级198名,初级317名。有63名盲人参加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通过考试和评审有1人取得副主任按摩医师,12人取得主治按摩医师职称,8人取得按摩医师职称,34人取得按摩医士职称。共为22个县(市、区)建立了76个按摩所,解决了330名盲人的就业问题。还有近300名盲人赴外地就业。
二、加强技能培训,为盲人保健按摩人员进社区、农村就业创造条件。
对盲人的培训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采取了省中心集中培训的方法,专门拟培训计划,对全省8个州(地、市)残联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选送生源的对象标准、任务指标等,保证了选送生源达到了培训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课时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统一采用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用教材。在教学方法上,除课堂授课、实际操作和校外实习外,我们还开展了“互助、互学、互教”的三互爱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使教学更具直观性,中心购买了电子穴位仪、人体模型等教具,还安排学员到医学院解剖室触摸人体标本;在师资力量上,聘请省内按摩行业有教盲人经验的老师和大夫授课,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生活管理上,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学员的生活,并免费提供食宿、看病、洗澡等服务。海北藏族自治州学院的扎西初来中心时连话也不敢说,性格极为内向,自卑感强。几乎不与其他的学员交流。通过中心生活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及集体生活的影响,他逐渐开始乐意与人交往,变得健谈了,性格也开朗了。在中心举办的联谊会上他和学员们为大家演唱了歌曲,他那富有藏族风情的歌喉赢得大家的声声喝彩。集体生活的和谐和融洽,不仅使许多盲人走出了原有封闭狭小的生活天地,还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意识。
三、加大协调力度,多种形式推进盲人保健按摩人员社区(乡镇)就业。
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盲人的就业显得尤为困难。为此,我们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多层次、多渠道安排盲人就业。一是建立社区(乡镇)保健按摩所。为把参加培训后的盲人的就业落到实处,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省、市两级残联主动同西宁市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和乡镇取得联系,一个区建立5—7个按摩所,优先安置本社区的盲人就业。并给每个按摩所发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项目西宁市第×盲人按摩所”的牌子,省中心免费配发两张按摩床。目前已在西宁市的各社区(县、乡、镇)建立了45所标准化的盲人按摩所,解决了118名盲人的就业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近几年来,在全省5个州、地、市,22县(区),以个体就业的形式,投入保障金16万元在各县、镇、乡建立了76所标准化的盲人按摩所,为这些按摩所配备了208张按摩床,解决了330名盲人就业。学员王建海夫妻均为盲人,无固定生活来源,参加培训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经我们的协调和资助,在西宁社区开办了西宁市第19盲人按摩所。通过对西宁市、大通县、平安县、乐都、民和等县县按摩所的跟踪调查,这些已就业的盲人月收入均达到或超过650元。二是创建青海盲人按摩中心。经省残联批准,我们采用集中就业的方式,创建了青海盲人按摩中心,现已发展成3个连锁经营店,共安置17名来自边远农牧区,家庭贫困的盲人就业。按摩中心作为培训中心的实习基地,给正在学习按摩技能的盲人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员能够及时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操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加强。三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提高就业率。我们在重点抓好社区(乡、镇)就业的同时,还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安置盲人就业。定期向本市医院、宾馆和洗浴中心积极推荐优秀学员就业。同时安置了很多从外地回家乡创业的盲人在本地、本社区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省盲人按摩市场的发展;四是与省外按摩机构联系,先后有300余名盲人赴四川、敦煌、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家在乐都农村的学员刘七斤兄弟3人均为盲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连亲戚都看不起他们。3人参加培训后在四川一家按摩店找到了工作,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还帮助父亲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家的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