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仅仅是四小时,你会怎样?失去光明,你的生活会失去什么?失去视觉的判断,失去导航,你会害怕吗?今天用一场体验来告知答案这些会否让你重新珍惜眼前的一切这些会否让你在每次盲人求助中挺身而出
根据我省的相关调查,近年我省共有视力残疾患者约12万人,由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等多种因素,我省成为眼病高发区,特别是白内障致盲者占双眼盲的绝大多数,目前全省每年有新发白内障患者约3000人。
无光明所带来各种痛苦和不便深深地影响着这个群体的生活,而他们的灰暗世界却并未时常获得正常人的理解和帮助。2月27日,本报的志愿者郑立英体验了“无光明”四小时生活,感受盲人的艰辛滋味。
窝火刷牙装杯水也成问题
海口市凤翔路某大厦22楼3房,这间郑立英连每张废纸都能准确找到位置的房间,今天将成为一次无光明体验的试验地,郑立英将做4个小时的“盲人”。
体验前的蒙眼准备并未让老人紧张,郑立英还有些许兴奋,她鼓励记者给她蒙紧点别漏了“光”。
作为“盲人”起床后,老人行走的肢体语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双手张开,腰不自然地猫着,腿也微弯,每一步都习惯性地向前探索,很缓慢。
转身出门,她缓慢地摸到了门边,寻找拖鞋。 “一般我的鞋子会放在这里。”她指着面前说,并用脚左右划拉了两下,不料没有触到,她只好蹲下来,用手来摸索。原来感觉的定位和实际的位置差距有一步之遥,她在身左边半米的位置“捞”到了鞋子。
洗漱间在卧室的旁边,郑立英扶墙前进,一伸手,手被门把磕了一下。她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牙刷和杯子,她打开牙膏在牙刷上挤了一下,由于无法看见,她只挤上了小小一层,几乎没有。从蓄水桶里给杯子灌水可把她难倒了。即使凭借感觉和记忆,郑立英的手也开始发抖了,第一次水倒在了外面,第二只倒进了小半杯,最后一次还是没倒满,她只好草草开刷。 “真是苦恼到家了,没有眼。”
尴尬还未出门已多次碰壁
洗漱完毕,郑立英要到厨房给家人准备早餐。她又一次倚墙朝厨房走去。这一次经验完全不管用,约摸10步之后,她的整个脸都磕在了墙上,由于行走的速度很慢,不至于很疼。对于自己的“碰壁”,老人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忘了,厨房跟其他的房间不平行啊。”
在厨房里的作业更显得惊险,一些陶瓷的盘碗都搁在灶台边上,罐子也很多,郑立英的每一次摸索极有可能把它们打翻。所以她又放慢了一半的速度。 “着急啊着急,平时这些活儿都不在话下。”
打豆浆中最吓人的是电源插头。首先她先用手在墙上找到插座的位置,而且要用手指去感应“三孔”,幸亏这是一场体验,有旁人盯梢,要是真正操作,那实在太过危险。尽管如此,老太太还是把插头多次插到了墙上。
看不见以后,郑立英发现原先熟练家事的自己,突然“笨”了许多,十分懊恼。
茫然坐电梯不知上下楼层
早餐过后,郑立英老人穿上外套,准备出门买菜。
在电梯口前,老人又犯难了。
电梯口上有三个按钮,一不小心,她全按了,不一会儿,电梯门开了,这时她心里打起了小鼓。这是上的还是下的,不知道,电梯里也没人告知。她只好硬着头皮进去,幸好这一次电梯向下走。如何选择一层变得十分困难,这时幸亏遇到了进电梯的人,帮忙按了1层。
“坐电梯对于盲人可是个麻烦事情啊,除非有人告知,要不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到了哪一层,这不是干着急吗?”郑立英开始感慨起来。
心累盲道有障碍走不轻松
摸索着走出小区门,第一次走上盲道的郑立英对条纹道的感觉并不明显。 “可能是鞋底太厚了。”
依然张开着双手,身体僵硬,不时用左脚蹭着地面。尽管是大冷天,记者看到老人的额头已经微微渗汗。她感觉这条路比以往走的要漫长得多,她不时地问路人到丁村路口了没有。
记者试图不出声,看她是否能顺利走完这条盲道,不料又一次“碰壁”。在半站路的地方,不知何时一只垃圾筒被放在了盲道上。毫无准备的她又被挡了一下,她顺手一抓,才发现是个垃圾筒,只好懊恼地拿开,可是手已经被弄脏了。这时记者只好扶着她走完下面的盲道。郑立英一下子感慨很多。
“你扶着我,我的心一下子松快多了,身体一下子轻了。”郑立英说,她一个走的时候心里没底,越走越害怕。这时她才明白,盲人是多么需要别人的指引,太需要了。
平时20分钟的路,今天硬是走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丁村路口,郑立英面对的挑战更艰难,一个盲人,她怎样穿过车流汹涌的十字路口呢,她决定向路人求助。
“阿叔,我眼睛看不见了,现在要过马路,你能不能带我一下?”她顺着旁边的嘈杂声向几个路人询问,路人答应“好”。她很信任地伸出手抓住这位男子的手臂。男子立即带着她准备穿过马路,被记者及时制止,因为此时正是红灯显示。而“盲人”郑立英全然不知。
无奈哪把油麦菜才新鲜?
“一百米就到菜市场了。”顺利穿过马路的郑立英又开始检测自己的记忆。今天她想买一把油麦菜。
哪里才是菜摊呢?哪个菜摊才卖油麦菜呢?她该大声问还是逐一问呢?买菜,这么正常的一件事对于一位盲人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她还是向路人求助,这一次非常幸运,她被指引到一个专门卖油麦菜的菜摊上。
不能看,只能摸,郑立英第一次这样买菜。菜贩说这里差不多一斤,就给两块吧。郑立英只好答应了。 “靠耳朵是不能判断斤两的呀,这把油麦菜新鲜吗?”她弯下腰,一棵一棵地摸着,即便是这样小小的问题,仍然不得而知。她只好匆匆付钱了。而口袋里一叠钱,她也要摸索很久才能找到5元。
“不能确定,不知道是5块还是1块。”她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太难了太难了。”在返回的路上,郑立英反复说着这句话。艰难的盲步行走,回到家12:00左右。四个小时的体验活动结束,刚摘下蒙布的那一刻,郑立英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片通红。
体验心得
“最简单事情,到了他们那里都太难了。他们无从选择,他们比普通人更需要帮助,他们最缺乏安全感。在黑暗中的生活就像跟世界隔离了一样,孤独和无助。以后只要在马路上遇到这样的人,我一定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体验心愿
希望电梯也能像公共汽车一样“报站”,希望在公共设施上能给盲人提供更多的“提示帮助”,希望大家给予这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