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自强自立”对弱势群体加以勉励,盲人朋友们也常以之自勉。然而,究竟什么才是自立呢?自立是一个人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并以独立的人格在社会中求得生存的一种状态,也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最低要求。一个社会人只有做到了自立,才能再谈对社会有所贡献,否则只能是社会的负担。可见,要实现自立的目标,并非是只靠喊几句空洞的口号就可以奏效的,也需要一定的实力作基础,实力越强离目标越近。综合评价一个人实力强弱的标准就是素质,素质越高实力越强。素质又可以细化为若干类,如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由于生理缺陷的局限和教育发展的滞后,盲人朋友的总体素质远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盲人要想真正实现自立,必须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素质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获取和不断增长。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古语云“人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这就是说,任何知识都不是先天固有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即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那么,应当如何学习呢?
首先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世界上的知识有千门万类,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获取,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学习。这就是说要学精一门兼顾其余,决不能“样样通,样样松”。你是医生,就要为做个好医生而钻研医学理论;你是教师,就要为教好书而多读书。不要只满足于你在盲人中是不错的,而要争当本行业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是要刻苦。不是羡慕“头悬梁、锥刺股”,也不是要刻意模仿凿壁偷光,但古今先贤刻苦治学的精神是必须汲取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激励并引导我们去攀登科学的顶峰。我们并不想做苦行僧,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但更不能等待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再去舒舒服服地学习,那样只能留下蹉跎光阴的遗憾。
再次是学习要系统。这里所说的系统指的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钻细研,决不能满足于摘花扯叶、浅尝辄止,知识的获取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一个人在学校里所能得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具备了自我再学习的能力,才能掌握不断进取的主动权。
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注重实践。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为了获取前人成功的经验,实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并发展那些成功的经验,二者决不可偏废。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本本主义是绝对要不得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愿盲人朋友们都能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方能自立于世,并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