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1年的亚洲防盲基金会是香港政府认可的免税慈善机构,在过去的28年里,亚洲防盲基金会通过推广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已经帮助超过13万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此外,亚洲防盲基金会还资助了国内多个关于视障人士的教育项目,投放了超过500万港元在中国广西、贵州、江苏.山东及吉林省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为这些地区的视障儿童带来光明和希望。可以说,亚洲防盲基金会为中国的防盲慈善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即将举行之际,《互联网天地》记者采访了亚洲防盲基金会行政总裁陈梁悦明太平绅士。
随着中国防盲工作与世界的接轨。亚洲防盲基金会在陈梁悦明的带领下将中国的盲人朋友推向了世界,同时也让光明照亮了一个又一个盲人的世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在陈梁悦明看来,这些成果只不过是防盲助盲的第一步。能够帮助更多的盲人。特别是帮助那些通过手术就可以复明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并由此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才是最终的追求和理想。
梦想照进现实
“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觉得这才是我应该去做的。这才是能让我感受到快乐的工作。”
30多年前,当时还很年轻的陈梁悦明就职于一家美国的地产行业基金公司,从事金融投资工作。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份令人羡艳的工作。还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资待遇,正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然而,这种安逸的工作却不是陈梁悦明想要的。“当时我就是想做更有意义的工作。”陈梁悦明寥寥数语就表达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从商业到公益的转变。
对于慈善事业,陈梁悦明是执着的。她放弃了金融投资工作转而从事慈善事业,这在很多人看来都颇为不解。“虽然金融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每天我为有钱人做投资工作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工作的满足感,这可能是跟我的经历有关。小时候我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工作以后,每当我看到那些生活并不富裕又急需帮助的人,心里都会很难受,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觉得这才是我应该去做的,这才是能让我感受到快乐的工作。所以,我离开了金融业,投身到了公益事业中去。”陈梁悦明用淡定的语气向我们简单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对于刚刚从事慈善事业的陈梁悦明来说,工作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新工作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他也有过动摇的时候,但一件小事却让她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当时,一位常年住在亲戚家最终却被亲戚赶出来的中年盲人男子来到我们这里求助,在我们的帮助下,这名男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和住处。事后,这名盲人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向我们致谢。看着他们一家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满足,这种感觉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从商业到慈善,不仅是陈梁悦明在事业上的转变,更是一种人生信念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光明”的名义
“每当看到一个患者通过手术复明后,我的心里都说不出的激动和快乐,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我很是欣慰。”
在深山区,农村探访残疾人的过程中,陈梁悦明发现贫困家庭的残疾人士深受经济困窘、缺乏康复医疗之苦,尤其是在国内用于眼科手术的眼角膜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很多视障人士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接受术后治疗,有些白内障病人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恢复光明,但因为条件所限也一直无法实施手术。同时,因为盲人无法阅读常规图书,因此在接受教育方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这些现实的情况更坚定了陈梁悦明帮助视障人士改善生活和治病条件的决心。她亲自策划一系列以“光明”命名的善举:首先是义务抽得善款近2000万元港币,捐款给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推动防盲治盲、盲人教育、低视力康复、职业培训等工作;再是带头开办了广州市首届盲人导向行动培训班,免费安排广州市属各区、县学员赴港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高级导向行走师资培训班;还为内地省份引进每台价值300万港元的流动眼科手术车。“只有让盲人重见光明,看到缤纷的世界,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这便是陈梁悦明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
“流动眼科手术车是一种便捷先进、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为眼科手术而生产的手术车,它不仅移动方便,内部构造更是巧妙。整个车身的内部被分为几个不同的诊室,包括病人等候室、治疗室、手术室等,每个诊室内部都有干净的水源以及废物排放口,手术室的设计更是像医院中的手术室那样具有专业性,负压无菌室、无影灯、电子手术仪器等样样俱全,病人们可以放心地在里面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们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陈梁悦明表示:“每当看到一个患者通过手术复明后,我的心里都说不出的激动和快乐,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我很是欣慰。同时,帮助盲人朋友们重见光明后的喜悦时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也是我活的最大满足感的时刻。”
当然,在20多年的防盲助盲工作中,残酷的现实和无奈偶尔也会使陈梁悦明感到工作上的困难和力不从心,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就算没有很满意的结果,也能够不让事情变的更糟。”
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偏远山区,白内障患者都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科技的落后和经济上的贫困使很多人只能一辈子忍受着白内障的痛苦,而且由于白内障患者分布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即便是流动眼科手术车也不能到达每一个地方。对于那些手术车没有到达的地方的白内障患者,陈梁悦明也并没有放弃,“我们一定会坚持,每多到一个地方就能 多帮助一部分患者,我们会尽力不遗漏任何个角落,去帮助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坚持。”的确,这是一种坚持,是种执着,陈梁悦明就是这样在自己的慈善事业中尽着自己的职责。
光明和希望
“要想做好防盲工作,就一定要对盲人在教育、就业、康复等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从开始到现在坚持做的工作。”
陈梁悦明把给盲人恢复光明当做了自己一直以来奋斗努力的目标,在从事这项工作近40年的时间里,陈梁悦明对科技防盲有着深入的见解。“要想做好防盲工作,就一定要对盲人在教育、就业、康复等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从开始到想在坚持做的工作。为了帮助盲人朋友们实现网上视读,我们给他们捐赠了‘听读乐’,让他们真正接触到互联网并切身体会到网上视读的边界和乐趣。”将互联网上的文本或视频内容用能够被盲人接受的音频方式表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人视读困难的问题,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在互联网上遨游。
在帮助盲人接受教育的方面,陈梁悦明坚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中国的防盲事业应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并推广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陈梁悦明为我们讲述了她对盲人们的希望:“我们一定要让盲人们接受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并提高其能力水平,并且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学习英语,让他们可以熟练地和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再向过去那样不敢说话,甚至有自卑心理。帮助视障人士,不仅仅要帮助他们治疗眼睛,重见光明,还要关心他们的心里健康,让他们更加自信勇敢,更加独立自主,逐渐摆脱胆怯,大胆地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让盲人们也走上国际舞台,展示他们自己。我们目前正在挑选一批盲人朋友,把他们带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从而提升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在盲人就业和康复方面,陈梁悦明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早在1996年,我们就引入了双面印刷机,为盲人朋友们把书变薄,更方便他们阅读和携带,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在帮助盲人的康复工程中,陈梁悦明提出了“定向行走”的盲人康复方法,她把“定向行走”纳入了盲人教育课程,为盲人朋友们组织培训班,让他们可以学习自主行走的方法,使其更加独立。此外,她和其他助盲人朋友们共同研究出的“时钟定位法”、“两点法”等方法,对帮助盲人自主生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陈梁悦明还向《互联网天地》记者表示:“要使盲人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除了让他们能够自理之外,帮助他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帮助盲人们解决了交流沟通的障碍,他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好的工作。”
中国的防盲助盲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不仅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具体表现,更是构建和谐健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作为亚洲防盲基金会的行政总裁,陈梁悦明有自己的使命,她说:“慈善事业其实是需要品牌的,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应当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这个品牌。把帮助残疾人当作自己的事业,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找到满足感,也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独一无二的踏实感觉,这对我来说比做任何工作都更值得。”
陈梁悦明就像是一位“光明使者”, 她在尽自己的努力把光明带进每个盲人的生活,点亮他们的希望。
未来的期许
“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的需要。”
21世纪是资讯、信息和科技的世纪,残疾人士有了同等获得资讯信息的机会,能够独立生活,公平参与,并成功地融入到社会中。从国际发展来说,有三个因素将会影响视障人士能否毫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资讯:第一是国家对视障人士普及教育的政策和投入;第二是为视障人士提供接触科技训练的机会,研制适用的软件和硬件;第三是视障科技专家的配备。
陈梁悦明强调,资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视障人士专用软件要跟上这一新的发展,就一定需要有不断的资源投放。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援和长期资源的投入,单靠慈善机构的参与和努力,在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果以后就可能会因为缺乏资源而停顿。“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投入能够为发展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产生十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同时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配合和重视,这是每一个做信息无障碍事业的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残疾人朋友们未来生活的问题,所以这将会是我们防盲助盲工作今后的重心之一。”
此外,在互联网技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将互联网与通信等技术相结合,从而研制出对盲人朋友们有帮助的导盲仪器也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陈梁悦明十分注重与视障人士的沟通和交流,她认为:“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目前,市面上虽然有些产品可以给视障人士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同时也有着一些有待研发上市的产品。比如适合盲人使用的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这些可以在出行方面给予盲人朋友很好的帮助。他们理想的导航仪是一种智能的全方位地理导航仪,它不仅可以准确地找到盲人们要去的具体方位,更要配备一整套语音播放系统和地理位置识别功能,可以通过发声来告诉他们身处何地,继而避免迷路状况的发生。”
陈梁悦明为盲人朋友们说出了他们的需要,这不仅是她平易近人、考虑周全的表现,更是她将信息无障碍工作做到实处的真实体现。我们可以预见,这些新型科技产品的研发将对盲人朋友们的生活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方便盲人们的生活。“要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_样可以自己看书.照相、散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他们的心情也更加明朗愉悦。”这是陈梁悦明对未来工作的期许,也是她对信息无障碍事业的期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