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并政办发(2004)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市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
(市残联 二00四年四月十九日)
为加快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社会化步伐,综合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水平,使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和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
康复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绝大多数残疾人具有康复潜力,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补偿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向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经济适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有利于残疾人的健康保障和生活质量提高。
“八五”以来,我市各级残联采取社会化工作方式,在为残疾人开展知识普及、康复训练、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康复训练与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亟待增强,基础性工作有待规范,残疾人及其亲友缺乏预防残疾和开展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加之我市残疾人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经济条件较差,广大残疾人仍不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建立社会化康复训练与服务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使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与卫生、民政、教育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同步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
二、明确目标
“十五”期间,康复工作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和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到2005年实现以下任务目标:
(一)市辖6区和清徐县、古交市建立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所属乡镇(街道)、社区普遍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二)对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重点工程,推动康复训练工作向社会化、实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康复训练有效率分别达到80%、70%和70%。
(三)探索城市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和盲人行走导向训练服务工作模式、服务内容和训练方法。
三、工作原则
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实现工作社会化。
(二)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二初级卫生保健和特殊教育等业务范畴,统筹安排,兼顾特性,共同发展。 ’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开展工作。
(四)要坚持以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工程和普遍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服务。
(五)将复杂的机构康复技术向简单、实用方向转化,使基层康复人员和残疾人易学、易懂、易掌握。
四、工作内容
(一)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刀,1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对肢体残疾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
2、对脑瘫儿童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适时选配辅助器具,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四方面的康复训练。
3、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
4、对成年智力残疾人开展生活自理、简单劳动、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和熟悉社区环境等方面的训练。
5、对盲人开展在日常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的定向、随行、独行和使用盲杖行走的训练。
(二)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是依托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的综合性康复服务。
1、康复医疗服务。主要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主要包括为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指导使用器具。
3、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解除残疾人的心理障碍。
4、知识普及服务。为社区康复人员、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发放普及读物,传授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求,联系有关康复机构和人员,充分利用当地康复资源,提供跟踪服务。
五、健全制度
要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必须健全制度、夯实基础、完善网络、统一标准。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领导组、指导中心和康复站职责;要规范工作用“表”,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到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使用全国康复办统一制定的“十五”康复训练与服务表格;要健全康复训练与服务档案,使用统一评估标准,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要培养和建立由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康复员、志愿者、残疾人及其亲友组成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队伍,搞好业务培训,并根据工作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康复业务专业人员。各县(市、区)要以实用训练技术为重点内容,为基层康复机构至少培训一名胜任工作的康复员。各级残联要牵头组织卫生、民政、教育、统计、计生等部门和医务人员、教师、志愿者、残疾人工作者等人员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开展各项康复服务。
六、工作要求
(一)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二)民政、卫生、教育、残联等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各县(市、区)残疾人康复机构要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分解任务,抓好落实。
(四)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面向基层培训人员、传授训练方法、普及康复知识、提供康复服务。要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使残疾人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五)各级卫生部门要将康复工作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使此项工作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协调发展,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开展业务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普及康复知识,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
(六)民政部门要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服务中心(站)和社会福利机构开辟场所,为贫困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
(七)教育部门要发挥特殊教育的资源优势,参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人员培训、知识普及和训练指导,组织在校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八)财政、公安、计生、工商、药监、技术监督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积极协助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与服务的有关工作。
(九)乡镇、街办作为实施康复工作基层单位,要组织指导社区(村)做好康复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加强检查落实,使我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