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特·巴里杉军区医院”的一个房间中正微微飘出悠扬的印度乐曲。
在这个20平方米的房间内,著名的亚洲眼外科医生桑达克·鲁特正在为白内障患者进行着手术。
这位来自尼泊尔的医学专家拥有娴熟的医术。他说,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是他人道主义任务的一部分。他在助手的协助下进行一台白内障手术的时间约为七分钟。
八天来,他在医院数名眼科专家的帮助下一共进行了近800台手术。
2011年6月4日至23日,桑达克·鲁特在北苏门答腊省进行的这些白内障手术要归功于他所发明的一项白内障小切口技术——这是医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两个小切口,白内障即可摘除,不留任何疤痕。
桑达克·鲁特已经为亚洲、非洲与美国的医生们进行了培训,现在他计划为印度尼西亚的五十名医生提供同样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为全国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此种新型手术。
在2011年四月份第一阶段的培训中,一名来自“布吉特·巴里杉医院”的眼外科医生在位于尼泊尔首府加德满都市的“替尔甘加眼科研究所”学习了这种最新的白内障手术技术。“替尔甘加眼科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好的眼疾治疗与培训中心之一,桑达克·鲁特是那儿的眼科医学主任。
桑达克说,“替尔甘加眼科研究所”每周接待两千五百名眼疾患者,并为困难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目前,他已经帮助大约十万名白内障失明患者恢复了正常视力,帮助他们重见光明。他在“替尔甘加眼科研究所”还负责对各国医生的培训。
2011年6月22日,一名曾在印度、荷兰、澳大利亚与美国留学的男子在“布吉特·巴里杉医院”接受了眼科手术。术前,他说:“全世界近48%的盲人均因白内障而致盲。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白内障的重视以及无能力承担手术费用。虽然白内障所致失明是能够治愈的,但是一些患者出于经济原因却无法进行手术。”
高昂的手术费促使桑达克在1995年研发出一种“国际标准人工晶体(IOL)”。它是一种非常薄、非常小的塑料膜,用以取代受损的晶体。采用这种人工晶体后,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费用从原先的一百美元降到了约二十五美元。
在研发出“国际标准人工晶体”一年后,桑达克·鲁特又开创了通过静脉所进行的、价格更为低廉的白内障手术。
这一新技术同时保证了患者以更快的速度康复。
他描述了无痛手术的过程,说道:“5至7分钟的手术完成后,患者在七天之内即可恢复正常视力。”
桑达克·鲁特说:“重见光明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改变。它就像一个人获得自由、摆脱贫穷一样。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让他们有机会看到自己孩子的模样,”桑达克已经免费治愈了许多白内障患者,这些患者大都是穷人与老人。
由于桑达克对处于困境中盲人患者的关心与奉献,他于2006年荣获了“拉蒙·麦格塞塞国际理解奖”。一年后,他又荣膺“2007年度亚洲英雄”。
但他表示,这些奖项并不是他想要的,帮助人们重获光明是他人道主义任务的一部分。
“我不想出于政治目的做这些事,我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来做这些事情的。”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