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可以通過一種裝置看到周圍的世界。這種新裝置能够將圖像轉換成音頻,向盲人解說眼前的事物、人物甚至是表情。
由彼得·美查博士 ( Dr. Peter Meijer) 所開發的這種感官替代裝置稱為 Voice。裝置的外觀看起來有點像一副太陽眼鏡,但它實際上是一個頭戴式攝像鏡頭,它攝取盲人眼前的景象,然後交由電腦程式轉譯成爲一個能令使用者可以明白的「聲音場景」。音量與音調的組合變化决定了景物的亮度、高度和顔色。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埃蒙與莉莉·薩夫拉電腦科學中心的埃拿·亞米特博士(Dr. Amir Amedi)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盲人使用該裝置可以通過史奈倫(Snellen) 視力表接受測試。史奈倫視力表是最常用的一種視力表,又稱 E 視力表,圖表由多行從大到小降低字體大小、缺口方向各自不同排列成一整行的英文大楷字母 E 組成,測試時把視力表放在距離眼睛20英呎(約 6 米)處,如果您的視力能夠分辨 20/20 那一行字母 E 缺口的方向,說明您的視力「正常」;也就是說在20英尺處,大多數視力正常人和您看到的東西一樣。如果您的視力是20/30,說明正常視力在距視力表30英尺處可以分辨英文字母 E 缺口的方向,您要在20英尺處才能看清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法定的失明標準是20/400。研究人員讓8個盲人使用Voice裝置閱讀史奈倫視力表,結果這個裝置令盲人通過了視力表的測試。這8個人的視力都達到了20/360的水準,從世界衛生組織 的失明級別調整為低視力級別。
亞米特博士和研究人員一直在訓練盲人使用這個設備,現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表現最好的用戶可以在一個房間裏給個人定位,例如確定姿勢,確定對象,甚至確定麵部表情。另外 Voice比視網膜假體要便宜得多。
視網膜假體,也叫仿生眼,可以給盲人提供視綫的感覺,幫助用戶一定程度地恢復視力的解析度。但仿生眼只適用于某些類別的失明人士,而且昂貴異常的價格限製了它的用處。 Voice還有非侵入性的優勢,幷不像仿生眼,因爲它不需要動手術。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 PLoS ONE,研究人員希望感官替代設備,可以讓盲人像正常視力的人一樣「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