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许多盲人都认为:有着平板玻璃屏幕的iPhone手机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产品。然而,事实却与他们的预期恰恰相反。
66岁的玛丽亚·里奥斯住在(美国)中央公园北侧的公寓二楼。早晨六点,她醒来了。起床后,她用iPhone查看了天气情况。接着,她在衣橱中摸索找寻着衣服。她已经将衣橱内深蓝色的衣服上用别针做了记号,以此将它们与黑色的衣服区别开来。住在隔壁房间的是她的室友——49岁的利奈特·塔特姆。利奈特已挑选好了一件白色运动衫与一条黑色牛仔裤。她使用iPhone的“VizWiz”软件给衣服拍了照,然后将照片发给客服代表,随后她就知道衣服的颜色了。
2007年,iPhone的发布对于整个视障群体来说好似一场灾难,其原因是由于作为新一代智能手机引领者的iPhone是全触摸屏的,无实体触感差异。它就是一块平面玻璃。但之后则传来了一则好消息:iPhone有了一项内置无障碍性能。即便如此,视障人士仍心存疑虑。
如今,这种疑虑将不复存在。对于视障群体中的iPhone粉丝与支持者来说,事实已经证明:iPhone是继盲文的发明以来,最具变革性的发明创造之一。iPhone与它的应用程序家族已经改变了视障用户的生活。虽然这一点似乎与我们的直觉大相径庭,但是它们确实具有了令人震憾的影响力。
看看里奥斯与塔特姆在iPhone的帮助下如何出行,我们就能了解科技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极具变革性、且通常是无法预知的影响力。她们二位在梳妆打扮之后,背上背包,带上盲杖,走出了家门。虽然她们无法看到挂在电梯上的告示牌,牌上写着:大楼正在转换“光纤服务(FIOS)”,但是从她们离开家的那一刻起,“看不见”对他们来说就只是小事一桩。她们使用“Sendero”程序—— 一款无障碍GPS应用程序。此应用程序能够报出手机用户目前所处的街道、城市、十字路口,还有附近的旅游景点。塔特姆说,现在它就缺告诉我们,哪辆车要到站,下一站的站名是什么了。此时,她们二位已向南走过了几个街区,坐上了通往市区的M1公交车。
里奥斯从她的钱包里拿出硬币递给司机。里奥斯是通过大小与纹路来辨别不同硬币的。辨别纸币则用其他方法,不过现在有了辨别纸币的应用程序—— “LookTel Money Reader”。有了它,你就可以用它来扫描手中的钞票,而不必再寻求别人的帮助了。
现年32岁的罗密欧·艾德米德在两岁时失明了。他是纽约盲人群体里的显要人物。他为自己与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他是“黑暗中对话”展览的向导、是《Matilda Ziegler盲人杂志》的作家,他还是一名运动员。不过,他还没能跟上iphone产品的前进步伐。“iPhone所做的一切都是革命性的,”艾德米德坦言道,“倘若我想要辨别纸币,我用的是一款独立的设备。”说着,他在手掌上比划着它的大小。“它就像一个盒子,你把纸币塞进去,它就会告诉你纸币的面值。不过,这也意味着你要多带一件东西。这不方便。”
塔特姆是艾德米德眼中的“电子迷”。塔特姆早先在使用安卓系统时曾有过失败的经历,那曾一度让她几乎放弃了触屏技术。不过,庆幸的是,她一直关注着周围朋友使用“iPhone”的最新信息。“五年前,我开始使用‘信息分享(infoshare)’平台。许多视障人士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信息。一个名叫艾丽莎的年轻女士买了一部iPhone,她被iPhone深深吸引住了。” 塔特姆说道。“Verizon通讯”的销售代表们十分热情,他们帮她建立电子邮箱帐户、同步联系人。但除此之外,他们对无障碍功能所知甚少。于是,她不得不教他们如何(通过菜单中的“设置”)打开无障碍功能。“此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塔特姆说道。
塔特姆和里奥斯高兴地展示了iPhone的功能。“看,我轻轻点击它,”塔特姆说道,此时她手中iPhone的界面展开了,“接着,它就开始读出屏幕上的内容。”
盲人使用iPhone的方法与明眼人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屏幕上的内容,因而就无法直接点击打开某个应用程序,而是在屏幕上的任何位置上随意点击,通过语音了解手指所处的位置。如果位置对了,他们就双击打开它。如果位置不对,他们就用手指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滑动,直至找到他们的目标。这个操作与简单的“滑动开锁”命令的操作相同。
“我们在使用‘Audible’,它可以将我们从audible.com网站上下载的电子书读给我们听。”塔特姆继续说道。每一位女性都在她们的手机上滑动、轻快移动着并轻触着手机屏幕。她们解释说,一个应用软件是否受欢迎,要看它的实用性、无障碍性,以及使用起来是否方便、快捷。里奥斯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下载了一百个应用软件,但大多数软件只用了一两次后就不用了。而像“Sendero”等软件,她们天天都在使用。“还有文本朗读软件——‘HeyTell’,” 塔特姆补充说道。她向我们进行了展示,她以极快的速度录制了几句话后,将录音发送给玛丽亚。玛丽亚收到短信后,将它打开,然后把电话靠近她的耳朵听短信的内容。她成功听到了塔特姆的声音。“有一个名为‘Dragon Dictation’的软件,不过它的技术不太成熟,”塔特姆说道,“你可以对着它说话,它将说话的内容转为了文本,接着你就可以将文本信息发送出去了。”还有“HopStop”软件。“它是一款完全无障碍软件,输入你的目的地后,它会告诉你该乘坐哪列火车,并准确告诉你到达该目的地的路线。”
查尔基亚斯是塔特姆的同事,他能轻松地玩转iphone,其速度比小孩玩“ipad”的速度还快。他不仅是iPhone的支持者,而且还教各个年龄层的视障人士如何使用iPhone。他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他们会使用电脑,熟悉桌面环境、会打字,就可以很容易掌握触摸屏界面。“我首先教他们iPhone的界面布局,”他解释道,“他们必须知道布局是格状的,(应用程序)是以4×4模式排列的,他们应该了解什么是dock栏、状态栏,怎样打开屏幕。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它意味着键盘的从有到无,意味着要完全依赖音频提示,因此,需要时间来适应它。‘iPhone’这个名字具有误导性——其实它更像一部计算机而不是电话。”
声控“Siri”是‘iPhone 4S’用户们津津乐道的功能。不过在查尔基亚斯看来,它并不完美。虽然它是一款很不错的应用软件,但是它有时与voiceover功能不兼容。“虽然Siri将会听到你说话的内容,”查尔基亚斯解释说,“不过,手机要么没有反应,要么她的回答内容只出现在屏幕上,你要点击后才能听到她回答的内容。所以,Siri还是存在一些瑕疵的。”
塔特姆和里奥斯谈到,她们希望未来的iPhone能够告诉他们沿路的景象——比如“Toys "R" Us玩具商店”或者“CVS药店”。当他们靠近这些商店时,电话要是能发出振动,那就太棒了。她们还希望有一个施工场地提醒的程序,目前就连无障碍“GPS应用程序”也无法提供此方面的信息。另外,她们想要一款能读出菜单的应用程序,以及能够在室内进行导航的导航程序。
三十岁的耐克塔瑞奥斯·派斯奥斯就是能让这些梦想成真的人之一。他来自塞浦路斯,是 “计算机科学系”的一名学生。他为了撰写专题论文来到了纽约,迄今已有四年半了。他四岁时失明,如今的他正在潜心研究一系列“iPhone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或许有望解决视障用户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程序就是室内GPS.
“独立找到行走路线是盲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说道,“你能够找到一个地址,但是倘若你要去所在楼内的某些地方,但又没有人帮你指路,那该怎么办呢?”对此,他正在研究的解决办法是:依据之前行走的路线与不同地方发射出的无线信号强度,粗略地描绘出一张大楼的地图。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的步速与步数也将成为考虑因素。假设一位盲人来到了一家宾馆,他需要人们为他带一次路。iPhone将记住这条路线,之后将为他指引往返于房间与宾馆大厅的路线。
派斯奥斯正在研究的另一应用软件是一款更为独具匠心的“VizWiz”软件。“VizWiz”可以告诉人们,他准备穿的衬衫是什么颜色的。但是,对于像派斯奥斯一样对颜色没有什么记忆的人来说(例如,黄色代表成熟,因为香蕉成熟时是黄色的),告诉他这件衬衫是绿色的意义并不大。他想要一个设计师式的应用程序,程序能告诉他这个绿色能跟什么搭配,这样的话,他就知道要穿什么颜色的裤子了。同时,它还能告诉用户更复杂的设计。“要是视障人想追求时尚的话,那该怎么办呢?”他认真地问道。
不过,许多盲人担心,在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它将令未来的视障者变得无知。“当今的科技产品固然很棒,”查尔基亚斯说道,“但是我觉得它正在让我们变得愚昧无知,因为它令所有的事情变得如此容易。我遇到过许多正在使用语音软件的年轻人。他们竟然不知道如何拼写单词,这太可怕了。”里奥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她是位于曼哈顿区的一家致力于战胜视障的机构——“国际灯塔”机构音乐学院的一名行政助理,也是“视障人士电脑中心(CCVIP)”的一名辅导员,她与玛丽一起为视障青少年提供帮助。“现在我就遇到了一些不懂得拼写的盲生,”她说道,“由于许多年轻人有了能发声的读屏软件,因此他们就不会摸读盲文了。”
“我深信,科技产品是绝对有益处的,”查尔基亚斯说道,“但是倘若它继续让一切变得更为容易,我们的社会就将成为无知者的社会。除了会让电脑为我们做事外,我们将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