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朋友在Facebook上写到:“刚劝了女儿半天,让她不要穿迷你短裙去参加专场音乐会。但我失败了。”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收到的一个邮件。这个邮件是个叫李的年轻盲人写给我的,他和我的工作单位“皇家伦敦盲人协会”有工作关系。他在邮件里写到:“周末,我呆在家里。我想外出,想和其他人一样去玩。但家人不让我自己单独外出,我也不想总是和姐姐一起出去。”
李的遭遇是盲人青年生活中的典型片段。这不是丹尼·博伊尔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描述的新数字时代的景象——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就能结交朋友,就能表达自我。
在英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新婚夫妇是在网上结识的,有四分之一的招聘信息只刊登在网上,每个英国人平均每月要在Facebook上泡八个小时。与之行成鲜明对比的是,将近40%的英国残障人从未使用过网络,这占到英国非网民人数的一半。
在盲人网民中,大部分人仍在使用过时的工具与今日的网络做着艰苦的斗争,而今日的网络主要是由明眼人设计的,其主要针对的也是明眼人。青年盲人不得不被迫远离网络,这加深了他们生活的黑暗程度:孤独、抑郁、贫穷,对将来几乎失去了希望。
不是每个盲人青年都像李一样能够与网络亲密接触。只有小部分盲人青年能够比较充分地使用大部分网络功能。他们在网上聊天、购物、做买卖、找工作。安装有最新软件和应用程序的智能触屏设备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了支持。
盲人有使用触觉提高自身能力的光辉历史,19世纪发明的盲文就是个经典的例子。在21世纪,触屏智能手机设备也必将成为继盲文之后盲人用触觉改变生活的又一典范。那么,为什么盲人青年们不每人买个平版电脑呢?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三大障碍:
首先,浏览网络对盲人来说的确不易:参加研究测试的盲人用了11分钟才找到了规定日期的天气预报。除了盲人超级网虫,一般的盲人只有借助专用软件和专项培训才能浏览网络。
第二,盲人学习使用新技术也很困难:盲人青年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的。这给他们的学习过程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于科技公司很少将盲人青年作为目标群体,使得盲人青年很难即时了解到最新的产品信息。
第三,触平智能手机价格昂贵。三分之二的盲人生活贫困,无论是一次性付款还是交付月供,有很多盲人都买不起触屏智能手机。
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和像李这样的盲人接触,所以我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皇家伦敦盲人协会”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帮助盲人改变生活,将完全无障碍的触屏手机交到每个住在伦敦和伦敦周边的盲人青年的手里。
我们问:像李这样的青年盲人,怎样做才能增加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他们说,他们想要能和他们对话的网络,就象《星际迷航》里的电脑一样。我们将这种网络称为“会话网络”,用户和设备可以相互提问,共同操作网页内容。为此我们专门制做了概念视频,供人们观看。
我们和我们认为可能帮助我们的机构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许多国际性科技公司可靠的回馈。IBM英国公司的经理告诉我们,他们的年度“深蓝实习项目”能为我们开发原形解决方案。两周以前,一个基础性工作版本已经问世。
为了向青年盲人推广新技术,我们就需要鼓励他们超越不合标准的限制,尝试使用“无障碍技术”,并创造“个性化技术”。我相信,“无障碍技术”和“主流技术”会逐渐融合,“主流技术”的创新会产生出适合每个人的产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邀请来自“第三领域”的专家创建专家咨询网络,专家们将与科技公司密切合作,研发个性化技术。同时,盲人和研发人员的彼此了解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将于11月在伦敦组织活动,以促进各方的接触。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上述第三个障碍,就是触屏技术的价格。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将向伦敦7000名盲人青年中有需求的人提供触平智能手机,同时我们也欢迎来自各方的捐赠。
今天,像李一样的盲人被困在家里,他们孤独、缺乏活力,与世界很少联系,这无论如何都不是21世纪应该发生的情况。依靠盲文,依靠正确的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的决心和我们的帮助,盲人青年完全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摆脱失明的束缚。
(本文作者:朱利安·戴利系“皇家伦敦盲人协会”交流部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