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事務處耗資57萬元開發、全球首條具備語音輔助功能的e-道,在香港鐵路落馬洲支線管制站離境大堂投入服務,方便視障人士以自助方式辦理出境手續。
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周康道表示,若試驗效果理想,會擴展至其他管制站的e-道,預計最快明年在港澳碼頭安裝第二條具備語音輔助功能的e-道。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對出入境口岸加裝新系統表示歡迎。
「插卡……請稍候……取卡……請進……掃描器在右前方,拇指平放中間……」,在落馬洲支線管制站的這條「會說話的e-道」,使用方法與一般e-道大致相同,過關人士只須按閘前插卡槽上方的黃色圓形按鈕,就可啟動語音輔助功能,系統發出適當提示,指導旅客插卡、前行、掃描指紋等。視障人士在點字牌幫助下,可準確找到操作位置。離境大堂地面已加建視障人士引導徑,並設有「摸讀平面圖」,視障人士進入大堂後,便可靠這些設施,獨立完成自助出境手續,直達內地口岸入境櫃位。
周康道稱,入境處在每個口岸都有工作人員駐守,協助有需要人士暢順通關,但有視障人士反映不願被特殊優待,希望可獨立過關,入境處遂於過去一年,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等機構商議研發新設施,並邀請十多名視障人士試用,確保新系統安全有效。他稱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較寬敞,而且原已有無障礙配套設施,出入境旅客人數亦較少,所以選作試點,若效果理想,考慮將新系統擴至其他管制站,下一站應為港澳碼頭,預計最快明年可在該處安裝完畢。
入境處的e-道過關時間一般約20秒,具備語音輔助功能的新e-道在試用期間,過往有在朋友陪同下使用e-道的視障人士,過關時間與其他旅客相若,而首次使用e-道的視障旅客就需花較多時間摸索。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表示,歡迎入境處安裝具備語音輔助功能的e-道,認為有助視障人士更快捷辦理出入境手續。他稱一年前開始與入境處商討增設視障人士自助過關設施,認為落實無障礙e-道有助視障人士融入社會。有參與無障礙e-道測試的協進會成員表示,視障人士過往因為視力上的障礙,較多使用傳統的櫃位服務過境,但所需時間較長,在實施無障礙e-道後,相信能夠縮減過境時間。
另外,周康道稱,入境處7月與韓國簽訂「互用e道」協議,目前亦正與亞、歐多國就「互用e道」進行協商。
編者:
「E道」是香港出入境管制口岸,利用電子技術,將掃瞄持證人指紋的數據,與持證人插入機器內身份證的晶片指紋數據進行核對的自助式全自動通關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