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他司美琼(tasimelteon)”用于调整人体内的主要生物钟。主生物钟控制着睡醒周期时间、警觉模式、一些荷尔蒙分泌时间、生理机能与新陈代谢等其他诸多方面。研究发现,与服用无效对照剂的患者相比,服用“他司美琼”的患者再次同步生物钟的几率有显著提高。生物钟的再次同步使患者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白天睡眠时间缩短。同时,患者们的总体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司美琼”被证实:其安全性高、耐受性强。
睡醒时间由昼夜节律或脑内24小时的时钟控制,它与24小时的昼夜周期保持同步。生物钟除了在白天让人们保持清醒,在夜晚提醒人们睡觉之外,它还帮助调节情绪、荷尔蒙节律与新陈代谢。
然而,对于全盲人士来说,由于光线无法通过眼部传到大脑,他们的生物钟周期出现了紊乱。在无光感的情况下,内部生物钟回归至自身的非24小时周期,从而导致睡眠周期等由生物钟所控制的周期与24小时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不一致。一般来说,全盲人士的体内生物钟为24.5小时。虽然每天晚睡半个小时听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与一天24小时的生活完全相反了。有人把此称之为“非24小时睡眠障碍”或“N24HSWD”。虽然患者们很容易觉察到睡眠时间发生了改变,但由于生物钟调节着人体的诸多方面,因此人体其他方面也受到了影响。与昼夜周期的不同步除了影响晚间睡眠模式外,白天还将产生嗜睡,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布莱汉姆女子医院”神经科学家、该项研究的领衔作者史蒂芬·W. 洛克里博士说道:“‘他司美琼’通过重新设定大脑昼夜节律钟,找出了导致睡眠紊乱的根本原因。该药物能够替代通常由光线提供的时间线索,令全盲人士的生物钟与24小时的昼夜节律保持一致。之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或睡眠的传统药物都不具有此疗效。因此,‘他司美琼’有望成为首个经FDA批准,用于治疗盲人“非24小时睡眠障碍”的药物。”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有84名,他们来自美国与德国34家医疗中心,年龄在18岁至75岁之间,其中男性占40%。所有参与者均患有因全盲引起的睡眠周期障碍。
研究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让患者每天同一个时间,即患者平常睡觉时间的前一个小时,服用“他司美琼”或安慰剂,研究持续二十六周。该研究采用双盲研究,也就是说,无论研究者还是患者,他们都不知道哪一组正在服用“他司美琼”。
该药物调整人体生物钟的疗效评估除了参考患者睡眠模式与整体身体状态的信息外,还根据 “褪黑素”节律与尿液样本中的“皮质醇”值进行评估。
本研究是由经FDA批准研究“他司美琼”的“Vanda生物制药”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