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专门研究替代型交流方案的言语&语言治疗师,乔妮·尼加德清楚地知道,不同的设备能够在帮助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0多年来,来自威斯康辛周沃娜奇的她与不同年龄、不同语言能力的人们朝夕相处,利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表达自身的意愿。如今,作为Attainment公司言语及产品开发部的主管,尼加德开发出了一款全新的应用,试图满足残障人士与他人交流的需要。
这款适用于iPad的应用软件由她与贝琪·福李纳博士共同开发,目的旨在帮助视障并伴有其他障碍的低年龄学生表达自身的意愿,进而为学习盲文打下必要的基础。他们的这一创意——基于iPad的“触觉绘画—功能性交流及识字工具箱”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荣获了国家盲文出版社颁发的“触摸创新天才奖”,以表彰软件的创始人对于视障人士扫盲项目的大力支持。
这款适用于iPad的应用软件的设计目的旨在帮助视障伴有其他残障的学生学习并巩固触觉交流的方法,同时,也希望那些尚未准备正式接受盲文教育或正处于盲文转衔阶段的低年龄视障儿童能够借助该平台学着认字。作为另一款目前常用于交流指导领域的应用“说讲就讲”(Go Talk Now)的内置功能,学生们可以通过覆盖于iPad表面上的一层触感覆膜,摸到触觉线索或是代表单词的标志物,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例如,屏幕上可能会给出诸如牛奶盒饼干两种不同的点心图像供用户选择,此时,学生们就会在覆膜上摸到一个牛奶盒的轮廓以及一个代表饼干的触觉标记。但凡学生摸到了相应的标记,软件就会读出饼干这一单词,此外,还可以在这一标记上添加盲文。
尼加德谈到:“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向有着交流与识字需求的视障者介绍了盲文。”迄今为止,她与福李纳一共开发了25种带有各种触觉标记和物品的触感覆膜,此外,学生的家长和特教工作者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设计。两位发明者还制作了一本配有图片的指导手册,帮助家长与教师自行创作覆膜页。在现有的作品中,有一张覆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脸不同部位的具体名称,还有一份具有识字功能的覆膜,能够帮助学生在初涉盲文的同时,了解电影《夏洛特的网》的故事情节。
对于尼加德而言,该应用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新工具,是了解低年龄学生内心世界的另一途径。她谈到:“他们并非无法学习,只是我们并未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而已。”
有些学生患有自闭症或脑瘫,他们只是需要一种工具或替代型的方法,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尽管尼加德十分怀念在教室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光,但是,她坚信,自己目前的工作将会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尼加德谈到:“如今,我能够对许多残障儿童的家庭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她补充道,这款名为“触觉绘画工具箱”的应用将为一部分特定学生带来福音,帮助他们交流与学习。尼加德表示:“针对拥有着复杂视觉和交流需求的群体所开发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对于那些需要发出声音的人们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胜利。”
近日,尼加德前往圣地亚哥领取了这一大奖,同时还获得了1万美元的奖金。她谈到:“我是代表所有参与此项研究的家庭去领奖的,这一奖项的真正得主是那些残障的孩子,是那些为了日常的生活锁事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