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一部散文,作者假设自己拥有了三天的光明
有视觉的第一天,作者憧憬着能看到充满着活力的生命个体;包括她亲爱的朋友、忠实的小狗及田野上耕作的马,能够在这一天用视觉去感受生活中所有生命的善良,温厚、和友谊,用视觉去感触大自然和造物主赐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事物
有视觉的第二天,凯勒憧憬着能够去博物馆看人和自然的历史、用眼睛去充分的感受艺术的美妙。
有视觉的最后一天,作者在城市中用眼睛贪婪的搜索着生活里一切美好的东西——整洁的房子、河中忙碌的小船、耸立的高楼以及妇女孩子们的着装和欢乐的活动声音。用视觉去了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短短三天很快就将过去,作者自然来不及看到她所想看到的一切。但是我们通过作者一番如何度过重见光明三天的简述,感受到了凯勒那种对生活地热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
珍爱自己的生命。凯勒一个集盲、聋、哑多重残疾在一生的女人,在其88年的生命岁月中,凭着自己乐观的精神和不懈地追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疾病使她丧失了视觉、听力和语言,可她却把自己残缺的生命活的那么美好,把自己坎坷的人生走的那么圆满,而创造这一奇迹全靠凯勒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那么对于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不是更应该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对于我们残疾者来说,或许是命运的不公,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残缺使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但我们应该向凯勒学习,像她一样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用爱心去拥抱世界,把生命活得更精彩。就象文中所说的那样,假如你是一位盲者,你可以用自己一双聪慧的耳朵“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假如你不幸遭受了耳聋的厄运,你可以用触觉去抚摸你想要抚摸的每一样物品。不要消沉,不要自暴自弃,怀着感恩的心去感激生活中所有帮助你的人,利用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去感受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就像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命运在为你关起一扇窗的同时一定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充实自己的生命,凯勒在坎坷命运前。除了用乐观的精神面对外,还不懈地努力学习语言、历史、艺术、音乐。去“听”、去“看”、去“触摸”。用知识的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的灵魂。
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当我们拥有健全、健康的身体时,也许我们不会刻意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例如健全的视力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生活中的色彩,观察到四季的变化,铭记住亲人、朋友的亲切脸庞。健康的听力能使我们聆听到鸟儿地歌唱、乐曲的美妙……。当我们在拥有健康生命地同时,我们也许不会刻意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让每一天从身边匆匆流逝而过……不要在拥有的时候觉察不到它的宝贵、而失去的时候又感到了追悔莫及。
大多数人生命的开始都是普通和简单的,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却可能是迥然不同的,珍惜现实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学习凯勒这种精神,以不屈的生命去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