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开鹰潭新长城宾馆,踏上开往瑞京的大巴。起这么早,早餐在车上对付,心里有几分不乐意。转念一想,是来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不是旅游的。便突然意识到车轮滚动处,也许寸寸都撒过烈士的鲜血。心里就安静下来,神圣起来。
也许因为离那个烈火鲜血的时代久远,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革命画卷,如遥望远去的白帆,如浏览泛黄的历史,如奶奶摇着蒲扇讲的故事,在心里慢慢失重。此次由中国盲协组织的参观采访瑞金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党庆活动,更有现实意义。且不说诸如“忘记过去就是背叛”且不说“忆苦思甜不忘本”且不说“以史为镜知兴替”之类,单单这么一想,地不过一角,兵不过数万,终于拿下整个中国;如若没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如若没有百折不回愈挫愈奋的精神,想都别想。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逆境中人,对于残疾人,精神力量殊为可贵。
歌声中,我拉回遐想。我们运气真不错,碰上一个能干开朗的导游,在她的安排下,三四个钟头并不显长。吱的一声响,大巴稳稳停下。我们踏上了这片红土地,这片九十年从未沉睡的红土地。
游览瞻仰的地方不少。每一处旧址,每一处景点,都能勾起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但我只想在此文里说说樟树,尤其说说那棵残樟树。
樟树也称“香樟”,属樟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樟树常绿,是因为等春天新绿长出后,老叶才落。它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它全株清香,可提取樟脑和樟油。喜光,较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阳。据说因樟木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于是将“章”字加个木旁作为树名。
可不是大有文章!
瑞金叶坪苏区革命群址里,几棵香樟苍劲遒然,枝叶饱受血雨腥风洗礼,粗大的躯体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堆累的纹缕是沧桑的标志。这些守候千年的古樟,为凭吊者所感慨所敬仰。
而最最触动我,让我联想,让我抒怀的,是那棵被当地人誉为“树王”,已有1100余年历史,叶坪革命旧址群内树龄最长,体重最大的那棵樟树。苏区时期,毛泽东经常在树下读书看报。上世纪60年代,该树主干的一侧被雷电劈断而枯萎,通过救治和保护,另一侧仍然生长茂盛,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来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时,盛赞这棵古樟顽强的生命力,分别称它象征着“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和“红军是打不垮的”。
中国盲协苗老师两次引导我触摸这颗枯木朽株部分,特别当第二次,我摸到干枯的肢体,敲击出空洞的声音,我的心里立马涌出一种落寞荒凉的感觉。这时候苗老师在旁说:“另一侧上的叶子青翠欲滴……我心里动了一下,一种新生压倒老朽的力量感,一种枯朽与新绿产生的错位感在心中潜滋暗长……我令同行的女儿拍下这棵树。
从照片看,这棵千年古樟由一个整体根系生出紧紧相拥的两个树干,在离地两三米处形成两个大枝杈。左边粗些的树干被雷一劈为二。劈开的左侧部分虽成朽木,却像一个折腰的英雄,弓着苍劲有力的身板,表现出一种无畏不屈的气节,另一侧连着右边树体,依然青枝绿叶。雷劈的两侧一枯一荣,对比鲜明。
如果不遭雷劈,这颗古樟便不会与残缺枯朽沾边。
然而,对于美丽漂亮,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喜;而对于残缺遗憾,尤其是那种带有沧桑神圣的残缺遗憾,却往往叹息震撼悲怆抑或沉思。
朋友,当你看到一侧枯萎下垂,另一侧郁郁葱葱冲霄汗,你会否联想到维纳斯断臂,当你摸到枯朽的树干,听到空洞的声音,而体内却注满不朽的生力,你会否想到那些不屈不挠,压不垮打不倒的爷儿们,当你看到它的伙伴完整无缺,你脑海会否浮现这样的画面,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旁边,有一片残垣断壁,这个时候,你心中涌起的便是沧桑厚重之感,也许会说漂亮的房子司空见惯,而残垣却受着瞻仰。当然也许生出的是寒碜,这取决你的审美情趣。
朋友,你会否由这残樟联想到残疾人、盲人?我所以礼赞它,还因为它给我深刻的审美享受,更让我觉得它很艺术:简直是那些坚强不服输,不怨天尤人的残疾人的化身。你看,雷电伤它,无从预见,不可抗拒,可它风干惨烈的伤痕,拖着残缺的身子依旧昂然向上,依旧在天地间绿意昂扬。比起同伴,它是一颗残树,可同样做到了遮阴挡阳,同样做到给人间增添缕缕清香……它的价值远不如此,人们从来欣赏赞美自强不息、残而不费,也更加珍惜善待这种艰苦的成功,如同看待开在沙漠的鲜花。那些奋斗成功的残疾人,经常给要立志的健全人以启发鼓舞。看到这残樟,很快就能想起自强、坚持、奋斗等之类勉励的词语。感性者或许会怆然涕下吧。你再看看它:对土壤要求不严,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残而不怠,朽而不死。这不很像漂泊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打工的盲人吗!他们很多工作到深更半夜,不挑吃穿,不择条件,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惧困难,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为社会进步献出自己的力量,不正契合樟树尤其那残樟的秉性吗!
它的确能给人丰富的想象。它的寓意还很中国文化。由它提炼的樟脑丸是蛀虫、腐败的天敌,有包拯、海瑞们的品性。它外表粗糙沧桑,却能时刻不停地散发清香,多么像饱经风霜却不因时光轮回而改变高洁的夫子;它外表不华,内里却能释放出令人舒眉展怀淡淡的香气,像君子,像貌丑心灵美的女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的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它大如伞盖,存活长久,为不可胜数的人遮阴避阳。新叶不出,老叶不退。这不正寓意“扶上马,再送一程”吗。见到新叶,老叶才肯飘零,多么像临终老人,憋住那口气不断,直到见到亲人方肯撒手而去。那萎黄的叶子,好似中国的老人,为子孙后代的福祉耗尽最后一滴心血。
这次瑞京之行,不仅在于实地领略了那烽火硝烟的过去,更在于瞻仰了这棵从历史烟云走来,而今拖着残朽的身子,依然顽强生活的残樟。它进一步让我理解了“残而不费”的价值,进一步让“坚强、坚持、悲怆、沧桑”等这些字眼在我心中厚重起来,让我心变得更为结实。谢谢你,残樟,我的哥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