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朦胧的月影和闪烁的星光下,他们嘹亮、优美的歌声响彻夜空。乐手们演奏着电子琴和吉它,鼓手敲打出激越的节奏,伴随着歌手不停地唱着《巴比伦河》。
这是肯尼亚蒙巴萨的怀特桑兹酒店,“甜蜜波浪”乐队每周一次的演出正在进行。耐心等待夜晚到来的游客们伴随着音乐摇头晃脑,而其他人则迫不及待地走进舞场,跳起了快速奔放的吉格舞。狂舞着的人们陶醉在音乐中,但他们也许不知道,为他们伴舞的是一只特殊的乐队。“甜蜜波浪”乐队的成员有的是全盲,有的是半盲。直到舞会休息乐队成员做自我介绍时,人们才知道了这一情况。乐队的一位健全人成员会在演出前摆好乐器,并把盲人乐手带到位置上。然后,盲人乐手们就会在自己位置上拿起乐器,开始演奏。
“甜蜜波浪”乐队组建于1991年10月,当时有四位盲人乐手和两位半盲乐手。他们抛开视障造成的不便,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并凭借自己热情洋溢的表演打入了蒙巴萨的娱乐圈。
起初乐队的成员们只能沿街卖艺,但他们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明星。他们有自己的设备,并非常专业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如今,他们已经拿到了怀特桑兹酒店、海岸线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的演出合同。
哈得逊·卡鲁姆·穆霍姆贝里担任乐队的经理已经13年了。他介绍说,乐队成员是在上锡卡盲人高中时相互认识的。“高中毕业后,我决定以音乐为职业,并联系其他人,准备组建个乐队。那时,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设备。当时我们什么乐器都没有,所以只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模仿乐器的声音。”在怀特桑兹酒店的演出现场,穆霍姆贝里在接受采访时说。
盲人音乐人的成名之路
后来,他们在马林迪找到了赞助,于是便用这些钱买了三件旧乐器。但是,尽管这样,他们的知名度仍旧不高,偶尔还会被人粗暴地赶走。不过,他们仍然坚持着,并相信好运总会到来。
转机发生在一个晚上。一个在酒吧喝酒的瑞士人很欣赏他们的表演,在听了他们的故事后捐给了他们20000瑞士法郎,让他们用这些钱购买乐器。他们买了个二手的电子琴,并在演出时和其他三件旧乐器编排在了一起。
“汉斯·彼得先生再来酒吧时,看见我们仍在用以前的旧乐器,他感到很失望。于是,他又给了我们100000瑞士法郎,我们用这些钱终于买来了新乐器。现在我们经常去马林迪和瓦塔姆的酒店和度假村,为旅游者们演出。”穆霍姆贝里在回忆他们的成名之路时这样说。
在马林迪、伊恩椰、拉希德、犹士都、纳基等地闯荡了三年之后,穆霍姆贝里觉得应该到别处去碰碰运气。因为生活在马林迪的意大利人更喜欢私人别墅,他们不长到旅游酒店住宿,这无疑影响了乐队的收入。他们决定去蒙巴萨,但乐队在瓦塔姆的联系人,一位把他们介绍到瓦塔姆的教师,担心自己会失去因乐队而来的收益,便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去外地。这位教师拿走了他们的乐器。1995年1月,乐队成员们赤手空拳地来到了蒙巴萨,落脚在班布里。
在蒙巴萨,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他们从食品店赊购食品,依靠不稳定的收入维持日常开支,大部分时间只能和其他乐队搭班演出。
一段时间后,一位果阿乐队经理雇佣了他们,这位经理还管理着另外的几只乐队。虽然收入很少,但他们仍旧没有放弃。
后来,他们又筹集到了资金,买了乐器。1997年,乐队唯一的女性成员尤妮斯参加了乐队。自那以后,乐队的路越走越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