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巴布韦,每年至少有十万名患者因白内障而失明。
九十岁高龄的老人约瑟夫·法劳仍在自家的农场里干一些体力活儿,但外人也许不知道,或许有一天,他再也无法独自干活了,因为白内障将会夺走他的视力。
2009年起,法劳的视力开始下降。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完全看不见东西,生活将无法自理。
他的日常生活得由年幼的孙子帮忙照料,生活对他来说变得很艰难。
令情况更糟的是,他的妻子的视力因患糖尿病出现了问题。所以,妻子无法给他太多的帮助。面对这种情况,法劳的儿女们决定筹钱送父亲到医院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
儿女们觉得,父亲的眼睛情况与母亲不一样,父亲的“白内障”至少可以摘除,而母亲因糖尿病而失明的那只眼睛是无法复明的。但由于法劳的儿女们大多数失业在家,因此三百美元的手术费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经过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凑齐了手术费。于是,2010年末,他们便带着父亲前往六十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在那里进行了单眼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老人的那只眼睛可以看得见了,老人家很开心,因为他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不过,他的另一只眼睛也需要动手术。儿女们坦言,要再次进行手术并非易事,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筹集手术所需的三百美元。不久之后,法劳在哈拉雷(译者注:哈拉雷是津巴布韦首都)工作的儿子得知:中国的一支眼科医疗团队将来津巴布韦,为这里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白内障摘除手术。
儿子立即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父亲。起初,法劳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在儿子肖恩极力说服之后,法劳便在儿子的陪同下起身前往哈雷市的“奇通圭扎总院”。在那儿,法劳接受了术前检查。几天后,他便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手术。
法劳的家在哈雷市约135公里以北的偏远的马齐瓦市。在接受“新华网”的电话采访时,他十分感谢中国医生给予他的免费救治,十分感谢中国医生帮助他恢复了光明。
“手术之后,我的视力一直很正常。我很感谢中国的医生们,是他们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我可以看见了,可以四处走动,可以自己做事了。”他说道。
肖恩也十分感谢中国政府提供的援助,感谢中国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了手术费用的问题。”
“我记得那天是2011年3月,星期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我父亲动手术的那只眼睛就能看见东西了。” 肖恩说道。
他说,父亲回到马齐瓦市时,显得十分开心,因为他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肖恩说,在过去的两年中,父亲受视力问题的困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现在他的身子骨又硬朗起来了。
2010年11月与2011年3月,中国的眼科专家共为八百多名津巴布韦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其中的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
这个名为“光明行”的项目活动由“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领衔,并由中国“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海南航空”、“澳门明德基金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及其它中国公立机构提供支持与赞助。
2011年3月,中国副总理王歧山曾前往“奇通圭扎总院”看望正在那儿工作的眼科医生们。
在津巴布韦,每年至少有十万名因白内障而失明的患者。由于缺乏资金,他们中只有一半的人寻求医疗救治。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成本上升至1500美元,这笔钱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在津巴布韦,大部分白内障患者都是老年人,他们住在缺乏医疗设备的偏远山区。
“奇通圭扎总院”的院长奥巴迪阿·摩约高度赞扬了白内障手术。他说,白内障手术加速了津巴布韦实现“到2020年消除可避免盲这一全球目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