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到这次旅游通知后,一连几天都处在兴奋中。那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时隔三十多年又要故地重游!心潮起伏难以抑制的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桃花依旧红,悲喜沁花意更
浓,依依情、别相送,多少滋味在其中!
在盲协的组织下,我们十几个盲友和陪人,随同导游乘专车去郊县踏青“赏”桃花。
一首蒋大为的抒情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令满车的人心驰神往。导游见大家情趣高涨,也来了兴致,滔滔不绝说:从古至今,和桃花有关的诗词举不胜举,比如《桃夭》是我国最早以桃花、叶和果实作比喻传递真善美,弘扬和谐美满的婚姻道德思想并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说着颇带感情背诵起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听得很入神,依稀曾经熟悉的声音在耳边。直到有人欢呼说:“到了,好美啊。”我才回过神来。面前盛开的桃花随着导游的描述,似人间仙境般映入“眼帘”。这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醉人的花香,扑面而来。
我激动万千!尽管看不见,但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经印在脑海。听人说只重修了大桥和路面,景物还似当年。
侄女要找人帮她照像,我独自站在桃树下,爱怜地抚摸着桃花。渐渐地,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浮现在脑海。
那是我在县城工作休假的一天中午,几个同学相约去城北的河沟,也就是这里来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一眼望去,两岸的坡地层层梯田,绿油油的麦苗整齐地泛着翠绿,黄色的油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片片的桃花,开得格外耀眼。沟底中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涓涓溪水,由西向东蜿蜒流淌。岸边垂柳婀娜多姿随风摇曳。
我没听同学去桥上玩的提议,而是开心地跑进一片很大的桃林,独自漫步,忘我沉醉,静默地凝视着这满树鲜艳的桃花,脑海里搜寻着有关的名篇佳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耳边传来朗诵这美好诗句的声音。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英姿飒爽的军人正向我打招呼:“你好”。随着他的问候,我的脸一下子红得发烧,心跳的速度也随着渐近的脚步加快。
他站得离我很近,用手拨开桃枝,面带微笑地又问:“那边的一群女生是你的同学么?”见我点头,又说:“正在看书呢,被叽叽呱呱的声音吵得难以安宁。”我放松了紧张的心情笑着说:“你是吓得跑过来的吧?”“那倒不至于。”他边说边紧盯着我的脸,直看得我不好意思地把头转向桥的方向。一辆大卡车鸣着喇叭缓缓驶过。
同学们有的趴在桥面的护栏上往下看,几个妇女正在水边抡着棒槌砸洗衣服。有的在嬉闹中相互追逐。
他见我有意躲避他的视线,就绕过桃树和我面对面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你还记得吗?”我有点不自然,羞涩地摇摇头。其实我怎能不知这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此时的我俩,心领神会,隐约感受到了什么是一见钟情。我也明白他这样问的心意,故意装糊涂,转移话题问:“你刚朗诵的诗有点耳熟,一时又想不起来。”他说:这首“桃夭”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描写出嫁女不但貌美如娇艳的桃花而且具有内在美的品德,像纷繁茂盛的桃叶及果实那样,让家庭多福兴旺。全诗质朴,耐人寻味。望着他侃侃而谈的身影,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在交谈中,我知道他在这附近的驻地部队里当兵,也了解他正在复习准备考取军校。
自这次邂逅,我们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这里相见。他善于言表,知识层面广。我为他的才华而深深地折服。夏天,我们坐在河边,吃着花皮红瓤的大西瓜;秋天,看着庄户人在玉米地、蔬菜园忙碌的身影,和他们一起陶醉在这丰收的日子里。
又是桃花盛开时。我俩坐在桃树下。他要回老家探亲。从他深情的目光里,我看见一个眼含泪珠楚楚动人的自己。那天彼此的话语都很少,千言万语倾注于眼里,久久地就这么对视着,任由不舍之情浓浓蔓延!
他考上了军校,从此长堤作别,留下的只有彻骨的怀念。
月下长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遥望远飞的大雁,心痛欲断肝肠。相思的日子特别漫长。
冬去春来,桃花如约开放。记得那天还下着蒙蒙细雨,我撑着伞,只见他白色上衣已湿透,紧锁的眉头下一双忧郁的大眼,不知是被雨水沁湿还是被泪水浸透。四目相对,一个字都没说,情不自禁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地久久地,谁也不愿松开!这是第一次相互间感触着对方的心跳。现在想起,这份爱竟是那么的真那么的纯!
猛然间,我心里感到很震痛,想起他母亲刁难我的冰冷面孔,就用力推开了他,陪着哗哗的河水往前奔跑,不管他怎样追喊。我在一个拐弯处躲进一片油菜地,几乎窒息地跌匐在湿软的泥土里,哽咽地哭泣。他几次发疯似地从我藏身的地方来回奔跑,那脚步声仿佛踩在我的心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艰难地走到水边,踩着一块巨石洗了脸,也不管满身的泥巴。这里的河水流速很慢,和我此刻的心情一样很平静。不是我心狠而是我太爱你,怕拖累你。何况你的母亲来找过我,她表情冷漠,言语刻薄,还以死要挟。说我俩学历差距大,南北生活习俗又不同。一句话就是嫌门不当、户不对。我欲哭无泪而心里明明能感到泪如雨下。请你原谅我没有坚守你我山盟海誓的承诺,不得已才…
当年的我也很倔强,一跺脚就去了大都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漂浮在人海里,湮没于心上人的找寻里,从此天各一方两茫茫。
如今春风依旧,桃花依旧,却物是人非。后来听说他三十多岁才结了婚,当年为我还得了一场病。岂不知我并不比你坚强,相思苦折磨得我曾一度心灰意冷,几欲告别人生,幸亏好友们极力帮助,才重新振作起来。往事不堪回首,苦中有甜而甜中亦有苦。
这份无数次泡在思念里的真爱,我的初恋,至今没有因时间久远而释怀。在挥之不去的意境里伴随着我的是悄然静静的独守。
此时此刻,我又一次站在这桃花盛开的树下,满心追忆,像是一部电影,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满含深情以手当眼,静静地就这么抚摸着桃花的花瓣,轻轻地仿佛再摸那张英俊的脸。我不该将你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比喻成桃花,可我偏偏“看清”的只有你的脸。你的眼神告诉我,你也在别离后,来过这里,和我一样的伤感,一样的哀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怀着凄凉而又甜蜜的心情,眼里含泪,目无神采,凝视着问桃花,从古至今,在你的身边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我问桃花,您可听到我自当年离别后第一次来这里的凄苦心声?我问桃花,您可见过,还有像我这样失明前后两种情景在你面前有过故事的人么?我问桃花,您此时能体会到从这双失去光明的眼睛里所流出的眼泪是怎样的滋味?
“姑妈,您怎么了?是不是手划破了?”随着侄女这声急切的问话,我的思绪被打断,急忙应答:“没事,好好的。”“那您怎么哭了?”说着,帮我用湿巾擦。我强颜挤出了些许的笑意,也没能掩盖住苦涩。跟着侄女和大家茫然若失地在这花的海洋里留恋往返。
踏青回来已经几天了,心情却难以平静下来。虽说现在家庭和睦,患难夫妻弥足珍贵,但那曾经的以往却不能因现在而忘却。这难以割舍的记忆又一次令我泪流满面,心头涌出了韩元吉的《六州歌头.桃花》词很熟悉的片段:
“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往事难追。”
这古往今来的情愫千丝万缕,绵延不断,浮沉在情感的长河里。谁又能奈何得了?
虽然有这诸多的无奈,但我坚信,理智和责任会让我们对今天的家庭更珍惜。——让《桃夭》诗篇中的传统美德,像盛开的桃花,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延续到永远!